第42节(2/2)

她跨出院门,往外一瞧,五个孩子提篮的,抬畚箕的,跟在一边走的,全是来送鹅卵石的,沈金则站在她家院墙外转角处,这会儿也老实出来了。

啧,难得这小熊孩居然会不好意思进她家院门?在沈安和沈宁跟前明明脸皮挺厚的呀。

另五个孩子,二牛和虎子桑萝是认得的,还有三个更小些的,她却是不认得。

二牛和虎子现在跟桑萝已经颇熟悉了,一点儿不见外,抬着东西到门口,看到桑萝就是弯眼笑:“沈大嫂,我们送石头来了。”

桑萝笑道:“辛苦了,都进院里来吧,怎么都知道我家要找石头呢?”

虎子笑得挺欢,抓抓脑袋:“早上看到小安和阿宁在找呀,听说嫂子要用石头铺院子,我们就帮着一起找啦,上午找了一些,这些是下午找的。”

小家伙很自来熟,招呼着小兄弟就把东西往院里抬,然后笑着指着旁边三个男孩儿,道:“沈大嫂,这是三牛,是二牛的弟弟,小的这两个是石头和阿戌,是我弟弟。”

桑萝笑着听他一个一个介绍过去,然后让大些的二牛和虎子,还有站在院门边的沈金带上几个小的到山泉边洗手。

卢家和施家那三个新来的小萌娃儿还不懂,原先就在这边帮忙了好一阵子的二牛几个那是一听就懂啊,沈金的耳朵都欢快得抖了抖。

啊啊啊,这他可太熟了!

大堂嫂让洗手,一般都是给吃的!!!!

心里简直要嗷嗷起来了,哪还有刚才不敢进院门的那怂劲儿。

五个熟悉这一套的乐着就要冲去洗手,转身又扯上三个迷迷糊糊不知所以的,一起往山泉边跑,到了山泉边才注意到,沈安家旁边的这个山泉好像不一样了????

多了竹管,扩大了水坑,接水的位置人方便站的地方铺了块能容一人站着的石板,水坑边上码高的泥堆上还种了好些花花草草。

当然,这些在小孩儿眼里都不重要,有好吃的才重要,三两下把手洗了,一个个就往回奔。

恰逢沈安沈宁兄妹摘了野菜稗子回来,就看到自家屋外一群的小伙伴集合。

桑萝见沈安和沈宁过来了,正好,招手让小兄妹俩过来,轻声嘱他们去洗个手,然后进屋拿几块水晶脯出来,给几个孩子一人分半块。

酸枣糕是很好撕的,做得有那么大块,所以孩子多了分一分也很方便。

沈安和沈宁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把酸枣糕的块数换算成钱数!

但是看看院里好几只畚箕篮子什么的,里边都是圆润好看的鹅卵石,这么些,不晓得找了多久,他们自己今天也一直有找的,知道石头好找,小巧、好看、圆润还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可不好找。

沈安点点头,带着沈宁就去洗手了,跟小伙伴打了个照面,几个孩子都兴奋得冲沈安沈宁做鬼脸,兄妹俩看得小小笑出了声,小声让大家等一等,两人洗过手就回屋去了。

不一会儿一人拿了几块酸枣糕出来,扎进孩子堆里。

桑萝就听沈宁道:“这叫水晶脯,在县里卖三文钱五块,可贵可贵,没几块的,我给你们一人分半块。”

小家伙们哇一下欢腾起来,县里买回来的点心!

桑萝看一眼,也不去管,自己坐下接着编她的草窝。

稻草鸭窝编起来并不复杂,大小两个口,整个呈圆形,有底有顶,只要不淋着雨,里边铺些细软的干草,给小鸡小鸭或是小猫小狗住都是上好的。

一群小家伙酸枣糕分到手,迫不及待就要往嘴里送,二牛先冲桑萝道了一声谢,后边那一串光看着那水晶脯的样子就开始冒口水的小娃儿本来也急巴巴要吃了,也有样学样的跟着道谢。

桑萝笑道:“不谢,吃了就自去玩去吧。”

这一句话,几个孩子像是得了指令,再没顾忌啦,拿到手的就轻轻咬上一小口。

县城里的吃食呀,看着就好好吃的吃食,哪舍得一口全吃了,当然是先尝一尝味道。

那一口咬下去,才发现先前馋的时候不是口水分泌得最厉害的时候,水晶脯一入口的瞬间,才是口水狂涌的时候。

“酸酸甜甜的!”

“好吃!”

“好好吃!”

沈铁和那个叫石头的孩子都顾不得说话,叭嗒着口水紧接着又是一口的,倒是最小的那个叫阿戌的,吃了一小口,没忍住又吃了一小口,剩下半块的时候,看了又看,不舍得吃了,悄悄塞进了自己褂子上缝着的衣兜里。

桑萝编着草窝,偶尔看一眼小毛孩子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自己也笑了笑。

沈金耳朵灵,一边吃着那水晶脯,一边竟还听到了后院那边的鸡叫声和鸭叫声,他凑到沈安旁边,小声问:“沈安,你们家买鸡和小鸭了?”

沈安点点头:“买了。”

一边的虎子闻言插话:“鸡是我家买的吧?早上我听到陈阿奶来我家问啦。”

沈安:“我也不太清楚,是陈阿奶帮着找的,应该是吧。”

“那就是,我家的鸡壮得很,好养。”

沈金一脸的羡慕:“真好,有鸡有鸭了,以后也有鸡蛋吃的,大嫂还总给你们买各种吃的。”

县里的点心,他以前见都没见到过。

沈安看沈金那一脸我怎么没被一起分到你家的遗憾神情,懒得接话。

他看看院里大家送来的石头,家里的畚箕已经装不下鹅卵石了,他把小伙伴们送来的鹅卵石一畚箕一畚箕都倒在了院子角落,这才和几人说:“行了,今天谢谢你们呀,你们在外边晒一天了,快回家去吧,我也帮我大嫂干活了。”

“行,明天再帮你捡石头。”虎子说完,又补一句:“不用给吃的。”

吃完了才晓得难为情了,沈安就笑。

一群小孩和桑萝打过招呼,各拿着各家的畚箕篮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