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1/2)

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再取得一场大胜,那么全国其他各地的建文旧臣,绝对会有人起兵响应自己,届时局势就会反转。

而且梅殷深知,朱棣现在在北方,要抵御鞑靼的入侵,朱棣绝对没有更多的兵力来平叛了。

但是,榆木川大胜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梅殷坐不住了。

他知道不能再等。

必须一场大胜,也只有一场大胜,才能改变局面,否则拖下去就是死,在这样的局势下,梅殷决定孤注一掷。

他要吞掉明军的一条线,以及这条线上的一个人。

朱高煦!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朱高煦那边的兵力,是由京营地方卫所加江浙一带的卫所屯兵构成,战力不是绝对精锐。

而且朱高煦还是朱棣的二儿子。

这里面有个很是微妙的地方:朱高煦也是最有可能问鼎储君的人之一。

另外一个是朱高炽。

但朱高炽在应天坐镇,所以若是朱高煦陷入危机,朱高炽会不会为了江山,故意整点幺蛾子事情出来,借梅殷的刀来杀朱高煦?

完全有可能!

这就是梅殷选择朱高炽的原因。

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士卒、粮草和金钱,也打的人心。

随着梅殷的调兵遣将,平叛的朱能、郑亨、徐辉祖和朱高燧发现,压力骤增,梅殷似乎将所有兵力都压了上来——这个错觉不难理解。

因为福建地形复杂的缘故,斥候撒出去,都要日才能传回一点消息。

甚至有时候撒一标斥候出去,能回来一般就算运气好。

地势复杂,山险水恶,大部分牺牲的斥候,并不是死在地方斥候的刀剑弩箭之下,而是死在各种自然环境中。

是以徐辉祖等人,根本没侦察到,不是梅殷把兵力全部压上来了,而是梅殷将应付朱高煦的兵马,给撤到他们这边来了。

朱高煦是一员猛将。

冲锋陷阵他是无敌的,但论起谋略来说,还是比不过梅殷这位儒将。

一看全面防线空虚了,还以为是徐辉祖他们大捷,导致梅殷不得不回防,于是大喜,率领着兵马直接杀向泉州。

这也怪不得朱高煦,这个时候的大明,消息传递确实很慢。

等朱高煦发现其他进攻路线并没有大捷,而他的深入是梅殷的诱敌之计后,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率领大军孤军深入到了兴化府。

距离泉州,仅仅数百里。

朱高煦知道上当了。

但他不是朱高燧,没有选择找个好地方驻兵等待徐辉祖等人的并进,而是带领着人,绕开有可能被埋伏的路线,直奔泉州。

他要擒贼擒首。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