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1/2)

不过越王突然开延英殿到底是什么想法?就连最了解越王心意的李泌也很疑惑。

等到到了延英殿之后,李倓跟着的穆荣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到了各位宰相的面前,众宰相们心中都是一惊。

台谏改革方案?

台谏就是御史台,这个职位上呈汉代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

台谏官员在朝堂上非常关键,他们不仅仅是朝堂大臣斗争的工具,也是皇帝压制大臣,或者大臣牵制皇权的重要工具。

越王要对台谏制度进行改革,这让所有的宰相们都警惕起来。

就连李泌这个最支持李倓的宰相,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皇帝要进一步削减台谏的权利,他宁可辞官也要反对到底!

但是出乎所有宰相的预料,翻开第一页竟然是改组御史台,让御史中丞进政事堂?

李泌疑惑的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越王,竟然是要加强台谏的权力?

只听到李倓缓缓说道:

“台谏之权,源于汉代御史大夫,原本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是朝堂的宰相之一。”

“如今台谏之权衰微,进不可以劝谏君王,退不可以震慑群臣,甚至还屡有御史敲诈地方,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若是台谏一两人如此,那是这是一两人的问题,但是如今台谏风气如此,那就是台谏制度的问题了。”

“首先是御史台权利太低,御史也只能风闻言事,弹劾官员的时候无法深入调查,也拿不出有利的证据来。”

宰相们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

御史虽然说起来有纠察百官的权利,可实际上御史都是刚刚入官场的新人,根本没有什么资源。

不要说纠察百官了,就连朝堂上重要的消息,御史都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又如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弹劾朝廷大员呢?

如今大唐的御史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长安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什么有用的弹劾来,大家都纷纷投靠朝廷大员,就为了能有清田、赈灾、巡边等巡查地方的机会。

到了地方则是大捞特捞,等捞完之后就立刻运作一番,从御史台高升而去。

这种风气到了晚唐,甚至有地方官员听说要来御史,都要吓得要和当地百姓众筹贿赂御史的钱。

如果御史一年多来几次,地方官员就会弃官逃跑,百姓也会吓得逃离。

能进政事堂的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这些弊端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

李倓继续说道:

“加强台谏,最重要的是要让台谏有监察朝堂的能力,不仅仅是要御史中丞进政事堂,拔高御史台的地位,更重要是给御史台配备足够的署官,让御史有独立调查的能力。”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