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另一支胸鳍只剩下短短的根部,这完好的一支就发育得比其他雌鲸小时候更强壮一些;又因为背鳍弯曲的方向正好朝着这支强壮的胸鳍,使得泡泡在找到要领后逐渐能够保持平衡,不再一下水就跟个陀螺似的东倒西歪。
能保持平衡和能自如游泳之间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尤其当幼崽还一直害怕气孔进水的时候。
泡泡可能是对出生时呛的那几下有心理阴影,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大半个身体露在水面上,小翅膀使劲扑腾,看起来就像只努力游水的小青蛙。
安澜不记得自己以前是不是这样了。
但她必须承认,看到一只虎鲸幼崽拼命逃离海水是个充满了幽默感的荒诞小品。
没错。
泡泡欣赏不来游泳这件事。
虽然幼崽还不会说话,但它总会在下水之后大声鸣叫哭嚎来表达不满。
维多利亚、嘉玛和坎蒂丝坚持认为这是因为它身体不协调,下水游泳不舒服,所以才会那么抗拒;莉莲和莱顿则坚持认为这是因为它的气孔还不那么听使唤,可能有呛水的风险,它害怕。
但安澜不这么认为。
她认为泡泡是个狡猾的小狐狸,它之所以不愿意游泳完全是因为每次学游泳时都是全家人围成一个圈把它放在中间。
大虎鲸们觉得这是一种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小孩子肯定觉得这是一种全方位无死角的丢脸。
安澜怀疑泡泡哭嚎的时候只打雷不下雨,而且她有证据。
这个证据要从鲸群的站位说起。
当虎鲸群移动时,维多利亚会游在队伍的最前方,嘉玛带着安澜游在中间,莉莲和坎蒂丝游在左侧或者右侧,莱顿游在另外一侧或坠在后面。
因为莱顿的脑袋最大,坎蒂丝带崽的经验又不多,维多利亚总是让它载着泡泡游在前侧方,莉莲坠后,一方面可以保护泡泡,一方面也是管住一把年纪了还调皮捣蛋的大儿子。
站位微微一变,安澜的位置就成了最佳观察地点。
她总是能清晰地看到泡泡在莱顿头上晃动鳍叶练习划水,就像抱着漂浮板练习手臂摆动的人类游泳初学者一样。
她也总是能看见泡泡在哭嚎大法得逞后一爬上莱顿的背就喷出一口气,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大舅公的脑门上。
小家伙根本不是害怕游泳。
它是准备偷偷练习,然后“惊艳”所有大虎鲸。
都说婴儿能感受到其他人的情绪,其实动物幼崽也可以,泡泡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糊弄不了安澜,于是开始恼羞成怒地朝她做鬼脸。
准确地说,朝她做出小狗啊呜时会有的那种伸脖子快速合嘴巴动作。
安澜过去不知道虎鲸竟然还能做鬼脸,但更让她又好气又好笑的是泡泡有时候会因为往前伸得太厉害,扑通一下掉进水里。
每当这时,全家人都会手忙脚乱地试图把它捞起来,而安澜总会丝毫不给面子地哈哈大笑。
一场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从一个月大到三个月大,泡泡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趴在莱顿脑袋上用胸鳍把水舀起来往游在后面的安澜头上泼,而她也不甘示弱,边游边用气孔往前滋水,有时候还用腹拍跃水来给小侄女重重一击。
面对这种凶猛的攻势,泡泡逐渐发现自己不能一辈子赖在大舅公脑袋上练习划水,必须得真真切切地沉在水里好好学,才能在游戏中获胜。
安澜成功地把它赶到了水里。
为了让它克服对气孔进水的恐惧,不再拼命收紧脑门上的肌肉,她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教幼崽玩气泡。
每当泡泡在努力憋气时不小心喷出一个或一串气泡时,安澜总会“哔波”的声音来模拟泡泡,然后在气泡浮出水面破裂时再“噗”一声。
“哔波”和“噗”慢慢变成了她和侄女的小秘密。
而泡泡爱死这个游戏了。
它立刻忘记了对气孔进水的烦恼,也忘记了要在泼水比赛中胜出这件“小事”,全身心都投入到要吹出世界上最大最好看的气泡这件事上去。
每天大虎鲸们都能听到两条小虎鲸在玩“哔波”和“噗”的小游戏,以至于某天当安澜忘记“噗”的时候,莉莲下意识地“噗”了一声。
这个游戏导致的后果是全家人都忘了泡泡的名字。
坎蒂丝在泡泡出生时曾经给它起过一个旋律非常优美的鸣音名字,但到后来,整个维多利亚家族连同它在内都开始用“哔波”这个简单的音节来代表泡泡。
对正式名字没有什么反应的泡泡也非常买账,只要一听到“哔波”,无论它在哪里,都会蹩脚地把身体转过来,然后期待地看着发出声音的大虎鲸。
它们必须飞快地吹出一个气泡,让泡泡能用“噗”完成整个游戏流程,要不然就会遭受到小虎鲸的“哭嚎袭击”。
这逐渐成了一个家庭规矩。
而且是一个好的规矩。
随着吹气泡的次数越来越多,泡泡对气孔的控制也越来越好,在四个月大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畏惧进水的过度收缩肌肉现象。
有一天它不知怎的还吹出了一个环形气泡,就像一个水中的烟圈,让整个虎鲸群都津津乐道了好几天。
在呼吸问题被解决后,泡泡的游泳练习也走上正轨。
起先是非常非常缓慢的游动。
字面意义上的龟速。
安澜曾经眼睁睁看着一只海龟从鲸群边上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