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平行世界里可能也存在类似的事,差别只在于工程有没有启动,有没有被专家们认识到缺陷,有没有被最终叫停。
如果能从人类那里得到更多信息,安澜就可以为家族的壮大、种群的延续摸索出最好方法,毕竟此刻她真的是一只绿孔雀,而不是一接近孔雀就会被回避的两脚兽。
最妙的是不用再学语言。
安澜在金刚鹦鹉世界里用了好几年学习葡萄牙语,勉勉强强听懂了潘塔纳尔湿地工作站中员工之间的交流,后来为了了解湿地外围土著居民村落里发生的事,又专门跑去学了一点土著语言的,可以说是累到自闭。
能回家真是太好了。
这个世界到目前为止真是哪哪都顺眼。
此时此刻安澜早就忘记了出生前那种绝望到咸鱼躺平的心情,一门心思只记得出生之后感受到的自然风光、看到的漂亮大鸟和其他有利条件。
几天后她的快乐甚至更上一层楼。
当时绿孔雀一家正在田边“兴风作浪”,安澜比其他家庭成员还要放飞自我,上蹿下跳地和一只狂奔在田埂上的小蜥蜴作艰苦斗争,蜥蜴没追到,倒是听到了远处拖拉机引擎的声音。
从拖拉机上下来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前两天看到过的农民老伯;另一个也上了年纪,头发花白,穿得很齐整,笑起来眼睛边上有深深的纹路;最后一个戴着眼镜、抱着笔记本,怎么看怎么像安澜穿越各个世界见得最多的人——研究员。
因为安澜最放飞,跑得最远,现在也离拖拉机最近,所以三个人类下来后刚刚站定就把目光集中过来,脸上流露出不同的表情。
农民老伯满脸写着“早就告诉过你们了”,看上去似乎还对自家田里长出八只绿孔雀的事情非常自豪,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掌;
被称为“村长”的老人比他还要高兴,没听几句就爽朗地大笑起来,眼睛旁边又挤出了细密的纹路,但他很快意识到声音太大可能会把绿孔雀吓走,即使还隔着有七、八十米远,还是主动把声音放得几不可闻;
研究员话不多,从头到尾安澜就看到他做了两个动作——掏望远镜(那看起来似乎还是个可以摄影的设备),以及疯狂写笔记。
看到这里她已经确信孔雀家族会得到很好的保护,连研究员都来踩点了,上面肯定得到了消息,农民老伯的损失多半也会全部被承担走,还会有额外的补助。说不定去年就有承诺了,只是一直没等到绿孔雀现身,为了避免惊扰也不敢主动随便去寻。
无论如何,老人家的利益能得到保护是大大好事。安澜把心彻底放进了肚子里。
三个人类还在说话,她已经自顾自地奔回田埂上撒欢了,和这个年纪其他爱调皮捣蛋的小孔雀别无二致。一条小蜥蜴绝境逢生,没关系,还有第二条、第三条小蜥蜴,今天就要看看谁会倒大霉!
冬天对动物来说很可怕,但有了后盾,冬天就没那么可怕了。
当年安澜可是虎豹林园里抢补饲点抢得最快的崽,大雪封山时抱着巡护员小屋不撒手,就连棕熊都拿她没办法;冬天没饭吃,和其他金雕一起往牧民家里钻,不仅成功蹭到了饭,还蹭到了春晚。
绿孔雀虽说没有野生东北虎那么稀缺,但也面临着种群覆灭的危险,就算孔雀一家没有主动下山吃饭,只要确定它们的活动范围,两脚兽们说不定会直接把饭喂到山林里面。
不就是蹭饭吗,她最会蹭饭了!
安澜的推测是准确的。
村民们在去年就发现农田里有绿孔雀活动留下的痕迹,当时还有拍到很糊的远景视频,一起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上面的反应很迅速,没过多久就派了一支专家小队过来,画图纸的画图纸,测脚印的测脚印,布置摄像头的布置摄像头。
他们其实已经做得很小心了,但第一次下山来“偷吃”的绿孔雀家族比平时更谨慎小心,察觉到一丁点异常就销声匿迹了整整三周,一直到大雪封山时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经过这一遭,专家们意识到为了“动”,首先要“不动”,就像猎人在狩猎前首先要耐心等待猎物放松警惕、进入包围圈一样。
他们不敢直接给绿孔雀打定位器,甚至不敢靠得太近惊吓到这些大鸟,只能在靠近村落的山林里设置了几十个红外摄像头,用数量搏运气。
“可惜去年没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陈英在接到电话时这样说,“不过今年这群绿孔雀能举家下山也叫人意外……还得到山上去看看啊。”
“谁说不是呢。”电话那头回复道。
打电话来的老专家姓苗,是绿孔雀保护计划的牵头人之一,大家都敬爱地叫一声“苗老”。
老人家听到绿孔雀家族出现的消息乐得多吃了半碗饭,但几十年来遇事多想一步的习惯摆在那里,这份高兴很快就变成了担忧。
如果绿孔雀只是知道人类村庄里有食物想要过得舒服点就算了,可是万一是栖息地里的环境被未知因素破坏,导致它们认为不挪窝没法安稳过冬呢?
如果真是这样,整个种群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人类必须趁绿孔雀下山的时候去原栖息地进行确认,顺道还可以采集研究资料、安装监控设备。
陈英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红圈。
救护繁育中心无法百分百还原山林环境,更不可能天然存在像野外那样结构完整、关系紧密的孔雀家族,研究资料对野化放归项目非常重要。
两边达成共识,工作开展得格外顺利。
天气完全冷下来之后,安澜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发现山林里多了好几个摄像头,她本来想飞近点看看型号,结果没掌握好距离,又多少带了点面对镜头的“偶像包袱”,差点一头栽到树上。
又过半个月,山林里搭起了补饲点。
安澜趁家人小憩的时候到处查看,发现补饲点分布范围很广,涵盖了孔雀常规活动的大部分区域,但是总体数量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上都搭在相对隐蔽的地方。
这么做应该是在为其他鸟类考虑。
云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每年冬天飞到这里的候鸟数以万计,假如不加以控制地随意补饲,部分候鸟就可能因为食物长期滞留,从而影响到整个种群的延续。
留鸟够吃就行了。
绿孔雀们很聪明,补饲点搭起来不久就发现了这些“财宝堆”,雄孔雀于是带着家人重新回到山林里,也不浪费时间往山下跑了。清晨下到河边去喝水、吃饭,要是没吃饱,中午随便找个补饲点加餐,晚上再去散步、玩耍、梳理羽毛,小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
孔雀满意,两脚兽也很满意。
因为摄像头安装位置合理,不仅能拍到整个绿孔雀家族的日常活动,还捕捉到了许多平常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不过镜头里出现次数最多的还是几只半大孔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家族的小孔雀们好像都特别喜欢飞行,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在空地里扑腾,一只飞得高些,两只飞得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