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1/2)

以复仇三部曲奠定猎奇电影暴力美学的朴瓒郁是kafa的专职教授,他并不负责学院的招生工作,也很少正式授课,但这一次他回到学院是因为朋友给他发来了一部短片。

短片一共只有10分钟,出演的也只有一位演员,布景十分简单——一个密闭的屋子以及墙上的一面镜子。

如果只看配置,朴瓒郁会觉得这是一部不知所云的短片,可他在点开之后就改变了想法。

镜子,或者镜面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很好利用的工具。

镜像分割可以为多人场景划分界限,也可以表达某一个人物的不同层面,还能将故事分成真实与虚幻的两个世界。朴瓒郁自己就很擅长利用镜面,在他非常出名的那部《我要复仇》当中,小女孩尸体浮在水面上的经典一幕就是利用了镜面反射的效果。正因如此,他才能看出短片导演在设计画面上的巧思。

一个人在镜子里能有多少种姿态?出镜、入镜、正对、背对,等等等等。短片中利用了这些不同的姿态与光影的变化,将一个单调的布景玩出了花来。但导演并非是在炫技,她全程都在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她如何从惊慌走向绝望最后走到崩溃,短短十分钟就讲述了一个故事。

在短片的最后,被囚禁的主人公打碎了那面镜子,碎片散落一地映照出女演员的影子,就在朴瓒郁认为导演会将镜头对准那些碎片时,女演员俯下身将眼睛贴近自己的倒影,放大的瞳孔与镜子相对,就像是一道永远无法逃脱的无尽回廊。

朴瓒郁能从短片中看出很多问题,但他同时也看出了潜力。他本身就非科班出身,导演是自学成才,靠着不停摸索才找到一些拍摄“诀窍”,短片中的缺点对于他来说反而不是缺点,这证明那位导演拥有使用镜头语言的直觉与胆量,只是缺少一些系统性的训练。

于是朴瓒郁给朋友回了电话,询问短片作者的名字。

学院教授很快给出了答案:“她叫姜如初,年纪只有二十二岁。”

对比kafa学生的平均年龄三十二岁,她年轻得令人惊讶。

“年龄不是问题。”朴瓒郁说道。

“我在意的不是这个。”教授无奈地扶了下眼镜,“你知道她是谁的女儿?”

“姜静安一心想让女儿接她的班做演员,她没能拿到影后,就把希望全都寄托到了孩子身上。”

朴瓒郁倒是听说过这件事,“那姜如初怎么没有出道?”

演艺世家的孩子如果想做演员,一般在童年就会参演电影了。姜静安又不缺人脉,把女儿塞进剧组里应该不难。

“因为演技不合格。”学院教授叹了口气,“她女儿达不到她的标准,姜静安不会允许她出来丢自己的面子。”

原身尝试过很多次,但她从没达到过母亲的标准。她讨厌表演,可姜静安已经安排好了她未来的路,并且不允许她脱离自己计划的轨道。

女演员距离影后永远差那么一步,所以她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