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渊阁,其实就是最早的内阁制,毕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太祖高皇帝一样,废掉了宰相之后,所有的奏疏都自己亲自来处理。
朱棣的心思放在军事上,看着这些奏疏就头疼。
可恢复宰相制度,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了胡惟庸的先例,再加上朱棣自称自己是太祖高皇帝最欣赏的儿子,承袭着太祖高皇帝祖宗之法,绝不动摇。
因此,索性便命人入文渊阁,让他们协理天下事务。
一般情况下,是各地的奏疏,让几个大学士来进行整理,整理之后,再在这奏疏下头,根据自己的想法,批上自己的票拟。
所谓票拟,就是如一本奏疏,报上来说哪里发生了旱灾,文渊阁大学士便拟一句“当命户部拨发钱粮救济灾情,再委都察院御史一员,前往巡视灾情。”。
这奏疏和票拟送到了皇帝那边之后。皇帝就不需要琢磨该怎么处理了,直接看一看大学士们的票拟,觉得这票拟可行,直接朱笔点一个圈圈,就送司礼监去盖上大印,然后颁布旨意照着实行。
因此,虽然文渊阁大学士没有宰相之权,可其实已经隐隐有了一部分宰相之实,因为理论上,皇帝是没办法处理如山一般堆砌起来的奏疏的,天下的事务,完全都由票拟来决定。
皇帝虽然有否定票拟的权力,可否定就意味着你皇帝得另想办法,想出一个更适合的方法来,作为皇帝而言,那还不如偷懒,画一个圈圈拉倒。
亦失哈亲自带着几个宦官抱着薪柴来,自然让解缙、胡广和杨荣忙是从各自的公房里出来寒暄。
亦失哈笑吟吟地道:“陛下心里惦记着几位大学士,所以特别教奴婢来给大人们添一些薪柴。”
解缙红光满面,他觉得皇帝就应该礼遇他这样的人,连忙道:“陛下宽仁,臣等肝脑涂地,也难报万一。”
胡广开玩笑道:“如此,老夫这老寒腿便有救了。”
众人知道这只是玩笑话,都笑起来。
只有杨荣面上虽微笑着,可眼底深处,却有一些难测。
这不经意的表情,别人可能无法察觉,可素来最懂得察言观色的亦失哈却是尽收眼底,他什么也没说,又寒暄几句,这才告辞。
出了文渊阁,后头的宦官巴结似的要搀扶亦失哈:“大公公,您……仔细脚下……”
亦失哈笑了笑:“好啦,好啦,咱还健朗着呢,倒像是咱七老八十,要去孝陵给太祖高皇帝守陵了似的。”
宦官赔笑:“奴婢这嘴……”
亦失哈道:“对啦,我见杨公疲惫,陛下恰好赐了咱一些朝鲜国松来的人参,你过几日,帮着咱给杨公送一些。”
“杨荣学士?”
亦失哈颔首。
“大公公,何必给那杨荣送东西呢?该是他孝敬大公公才是。”
亦失哈气定神闲地道:“这个人……不简单……是百年难一见的人物。”
那小宦官道:“那解公和胡公……”
亦失哈道:“只送杨荣,咱就是要让杨荣晓得,咱只瞧得上他,礼这东西,轻重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若是人人都送,哪怕礼再贵重,在人眼里,也是不值钱的。”
张安世智擒乱党
次日。
张安世往诏狱去,查了一下卷宗。
那锦衣卫的人,倒是不敢为难这位安南侯,甚至给提供了一切的便利。
抄录了一份卷宗,张安世随即便回了栖霞。
锦衣卫历以凶名著称。
而且他们对于东宫也向来不友好。
一方面是锦衣卫乃是皇家直属,或许有避嫌的原因。
另一方面,只怕就是纪纲有支持汉王的嫌疑。
只是他这种支持,只点到即止,并没有牵涉进太深。
不过也足见纪纲这个人的狡猾之处。
张安世不相信纪纲支持朱高煦,只是单纯因为和朱高煦关系好。
朱高煦这样的大聪明,其实和他家姐夫一样,某种程度而言,都是解缙、纪纲这样的野心家们的祭品罢了。
他们所谓的支持,不过是想押宝,等到登上了大位,他们便摇身一变,成为了从龙功臣。
纪纲的思考方向和解缙不同,解缙认为太子在礼法上名正言顺,克继大统的机会最大,押在他身上,成功率极高。
而纪纲这样的锦衣卫,却知道一方面太子不会喜欢他这种人;另一方面,也认为朱高煦在军中的威望高,而他掌握着锦衣卫,锦衣卫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掌握宫廷禁卫的大汉将军,一部分是负责刺探的北镇抚司,还有一部分,则是负责诏狱的南镇抚司。
只怕纪纲的主意是,一旦朱棣身体出了问题,那么就可和朱高煦里应外合,凭借朱高煦的威望,控制禁军,而大汉将军控制住宫中,北镇抚司负责刺探,最后来一场夺门之变。
可以说,在张安世的心目中,朱高煦并不算什么,可纪纲才是真正可能对他那姐夫造成威胁的人。
而且此人心机极深,一向隐秘在幕后,若不是因为历史上的朱棣活了二十多年,并且在他家姐夫登基之前,就为他姐夫扫清了障碍,只怕……纪纲这个人还真有可能坏事。
面对这样的人……张安世唯一想做的,就是动摇他在朱棣面前的信任。
他得赶在纪纲之前,找到所谓的乱党才成。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