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去,于波收拾东西要去医院,婉拒。
第四次去。
第五次去。
于波总有各种方法证明自己确实年老体弱,百病缠身, 无法胜任导演的工作。
铁了心就是不接这份活了。
刘姐都脑壳疼:“青菱,非得找这个于波导演吗?我承认这于导以前的确有过很多好成绩,但他年纪也的确大了,还真不一定能把握《心跳在说谎》这种纯爱题材。”
于波早年的确拍过不少电影,其中不乏纯爱题材和文艺片。
也捧出了几个影帝影后。
但年纪大了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无法适应市场的问题。
拍摄的几部电影都被观众骂无聊,骂故弄玄虚,亏损严重。
一直到他上次找武蕴灵拍摄的那部电影,算得上是他最后的努力。
现在结果也出来了——项目夭折,演员被耽误,导演也被拖累到没了心气。
刘姐是真觉得,这种纯爱题材,很多年轻演员可能还更适合。
也更便宜。
越青菱当然知道刘姐的顾虑。
但这次,执着于波来导演,还真不完全是因为于波的能力。
更多的是因为武蕴灵。
两个人说着话, 正好就走到了工作室专门开辟出来的排练室。
排练室里,武蕴灵正对着镜子一句一句地念着台词。
每一句台词时的状态,表情都非常饱满,哪怕是越青菱站在排练室的镜子外看,也恍惚觉得,武蕴灵的对面正站着一个对手演员,正在和她对戏。
而且,这个对手戏演员的演技也一定很好。
两个“人”的对戏,张力十足,几乎能叫人屏息以待。
武蕴灵的每一个眼神戏,都仿佛带着孤注一掷的火焰,不将自己燃烧殆尽就不放松。
这样的情绪,让她表演戏剧张力大的剧情时,带有格外的魅力。
但在饰演更加生活化的剧情时,却难免带有表演痕迹。
有时候,这种表演痕迹会被误解为,话剧或者是舞台剧独有的表演方式——五官表情放大,情绪放大,以方便台下的观众能感知到演员传达的情绪。
但越青菱毕竟不是半年前的小白演员了。
她知道,这不是什么戏剧表演方式,而是武蕴灵将自己绷得太紧了。
在这个空旷的排练室里,她的这种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至少,在刘姐看来,这不就演得很好嘛!
越青菱摆摆手,示意刘姐稍安勿躁。
然后自己从办公室另一侧拿了个临时的摄像机,敲了敲排练室的门。
进去后,越青菱不动声色:“灵灵,我这边要拍摄一下你的日常排练,作一个《心跳在说谎》的幕后日记,你就跟放在一样对戏背台词就好,不用管我这台摄像机。”
这也是常态了。
当初在沙漠拍摄《少年游》时,越青菱也是带着人在剧组这样拍摄的。
从前期的准备,演员的训练,到拍摄期间的各种小意外,工作人员的努力,甚至包括食堂阿姨努力给大家改善伙食,或者是剧组在某一天下戏早,瞒着监制徐松泉搞了一个烧烤趴,结果被徐松泉发现后,主导这个烧烤趴的郭胜被徐松泉追打了整整半个小时这种小故事。
这种视频都不算长。
有时候一分钟也能上传,有时候五六分钟也可以。
按照越青菱的说法,重要的不是视频。
而是视频中所展现出来的剧组的氛围和大家的努力。
要像养成系明星一样,养成剧组的粉丝。
而每个演员在视频中所展现出来的真性情,也会逐渐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等到电视剧播出后,吸引来的剧粉也有可以考古的内容,更加固粉。
反正都是一些武蕴灵听不太懂,但是觉得很有道理的理由。
因此,这次越青菱这么说,她也乖乖点头,还让出了一点位置,让越青菱抱着摄像机走到更加宽敞一些的地方来。
甚至还会在站定后,注意询问一下越青菱:“青菱姐,我站的位置对吗?脸不暗吧?”
一直到此刻位置,一切都非常正常。
但等到武蕴灵继续之前的剧情,嘴里开始念起了台词,连刘姐都发现了不对劲——她太夸张了。
从表情到台词,从嘴型再到肢体动作,甚至是眼神的变化,一切都夸张化了。
仿佛从摄像机进入排练室开始,武蕴灵就不会演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