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节(2/2)

淮扬、江宁二省还将南京包围着呢。

朱厚熜感觉大面上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他们讨论了两年多的结果。

将来再有一些府县从这个省划归另一省管辖,那就都是微调了。

进入到嘉靖朝的第二个十年,大明的阶段性格局就要因此定下来。

国策殿内,每个参策面前的桌子上都备了点心,也有月饼。

今天既是重要的国策会议,也是中秋佳节。

朱厚熜到了国策殿之后,今天的会议气氛也比较轻松。

“政区调整,朕已经细览过了,就此定下草案吧。”朱厚熜环顾着他们,嘴角含着笑意,“今日过后,卿等这一届参策也进入了最后的数月。礼、吏、户、兵、刑、工六部改为礼交、人事、民政、财税、国防、文教、司法、工商八部,再加上都察院,这便是新九卿。治安司、大法院,通政使司,则向朕汇报工作。”

礼部和户部的拆分,使朝廷多了两部。民政管田土人丁册籍、赈灾等寻常民政,而税课总司并入后,新的财税部才是原先大明户部最重要的职权所在。更何况,今年大国策会议上会定下来新钱的发行和统一国库的设立。

至于刑部变为司法部后,专管天下刑名和诸省提刑司。过去,刑部的职权是受到厂卫的侵蚀的。这一次,皇帝明确了,锦衣卫将只在一些大案、要案上升到需要诸司会审时才会介入。

都察院专管纠察弹劾,大理寺则更名为大法院,它不会再只于京城设立。诸省府州县,大法院也会派员参与提刑序列审案,作为一道独立的记录监督程序。

司法上的改进,朱厚熜如今也做不到更好的层次,只能尽力加强这方面的专业性。过去,那都是地方一把手说了算,他们又能分出多少精力去审理案件?

这一届国策会议,真的就是对大明最系统的一次改变和定调了。

上承新法已经铺开的诸多思想,下奠大明百年制度之基。

朱厚熜看着他们,缓缓说道:“想必卿等也渐渐体悟到了,这国策会议,将来便是为大明定规矩、定律条、定计划、决议重臣人选的场合。国策会议之余,便是各司其职。今后,国策会议上席位只怕还会变多,像是没那么显要了。”

众人默默听着,那确实是这样。最开始哪有这么多人,现在参策也渐渐不是重要职位了,反倒像是一个必要的资历。

国务殿九人,是民政之巅。军务会议几要员,是军政之巅。一总辅,一总参,便是皇帝的文武两臂膀。

“但别因为参策不那么险要了,便轻视国策会议。”朱厚熜凝重地说道,“这里要商议的,都是区区一部两部,数员重臣不能确定的大事,是大明往何处走、天下臣民如何行止的大事。这里,更是关起门来争吵,再统一意见,即便心有不认同也需要遵从集体决策的地方。国策会议上稳当,大明便稳当。”

费宏目不斜视,他知道皇帝提醒的是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参策席位之争。

谁轻视了?大家都懂得很。能列席三年一次的大国策会议,是通往国务殿的第一级台阶。能成为在京参策里分量重的九卿,是第二级。最后一级,则是谁能综合资历、威望、年龄,成为文臣第一人。

现在的整个大明,四品以上,都在分别为了这三级台阶而战。

中秋节后到大国策会议结束之前,就是最后的决战了。

“别在私底下相争,误了差事。这段时间,还是多准备一些提案,到大国策会议上商议吧。”朱厚熜最后说道,“谁上来谁下去,终归还是要朕钦命。只要忠君用事,君臣便永如今日,团团圆圆。”

“轻松”的国策会议上,皇帝轻描淡写地敲打了一番目前的局势,又再次向他们明确皇帝本人对于重臣人选的绝对控制权。

而此时此刻,京城里诸王心里并不轻松。

今天中秋佳节,皇帝中午在前朝赐宴重臣,夜里在乾清宫赐宴宗亲。

京城诸王里,也只有一个睿王身份特别,他居于内城原先十王府一带的睿王府。

现在,已经长到虚岁十三的睿王和夏氏一同用着午膳。

午后,他们母子俩便要一同入宫了。

对那座紫禁城,睿王并不陌生。这么些年,他也是要入宫去进学的,他对皇帝很熟悉。

所以他现在的心情有点复杂。

“母后,无需过虑的。”

夏氏是先帝的皇后,她的封号并未剥夺,所以睿王可以称她为母后。

也正因如此,他这个藩王才显得最特别。

何况他曾有过被挟持作为旗帜反叛的过去?

何况他的生父也是因叛乱被圈禁到了凤阳高墙当中?

夏氏只轻轻嗯了一声。

后宫之中,孙茗忙得不可开交,不断指挥着张佐忙这忙那。

“那什么八百大甸的献女到哪了?”百忙之中,她忽然还问了这么一句。

“回皇后娘娘,到湖广了。”

孙茗点了点头:“把钟粹宫的偏殿提前准备好。”

有一就有二,孙茗身为皇后,忽然有些恍惚。

将来还会有多少?

北漠寒至

诸王都进京后,他们对于进宫其实已经不陌生。

每年大的节,总要例行入宫行礼拜见的。

崔元这个京山候、大长公主驸马都尉,如今在有军务会议之后也卸下了代表勋臣参预国策的担子,至少是一部分担子。

但他又挑上另一个担子:宗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