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节(2/2)

此前的诸多混战,对他们各自的势力也是极大的消耗,他们急需时间休养生息。

和谁合作?

于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纷争,减损彼此的实力,翟辽他们的势力反而成为了比较好的缓冲区。

有他在中间夹着,两边也不容易起直接的冲突。

万一以后哪一方的实力要是更强了,也可以先拿翟辽下手,消耗一下。

而对于蛰伏在南方的大晋来说,他们现在并没有外患,北方的乱局才刚刚平定,不管是哪一方的势力都不会主动挑起新的战争。

损失上遭不住啊!

不管姚苌怎么想,慕容垂是绝对不会动这个心思的,他可是真真切切的感受过大晋北府兵强大的战斗力的。

能够保存自身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不会去主动碰钉子。

于是,体贴的慕容将军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上面巧妙的画了一个弧线,绕过了邺城,这里是被晋军占领的。

虽然,对于慕容垂来说,现在占据邺城比占据晋阳更加容易些,但是,他也还是没有动手。

还是先捡软柿子捏吧!

自从在建康城主持事务,王谧已经很久没有上战场了,不知不觉这个手就有点痒。

这一段时间,北方前线上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的送到他这里来,局势是比较平稳的。

邺城也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是,这始终是个祸患。

邺城就像是楔在敌人内部的一颗钉子,绝对的孤城。

虽然一时可以保的平安,但是,时间长了,必定要生出祸患来。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这一点,没有人比王谧更清楚。

这一场大战,可以说就是决战了。

必须一举解决北方的这些部族,完成彻底统一!

那么这一战,绝对需要王谧自己带领,缺了他,是不能成事的!

不过,在他赶到之前,邺城的守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于是,他给刘裕写了信,命他带领手下精兵两千人,尽快赶赴邺城。

为什么只有两千人?

既然是中原决战,这点人马也太小气了吧,根本就不够用。

这当然是有理由的。

虽然王谧的计划是,经此一役就要平定中原,但是,这不是还没到决战的时候吗?

总不能太早的挑动敌人敏感的神经,让他们有所防备。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可不能打草惊蛇!

小股力量的增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邺城现在是孤立于北方的大晋唯一的一块地盘,也算是飞地了。

在群狼环伺的环境当中,会感觉到有危险,少量增兵加强防守是可以理解的。

并不会引起敌人的广泛关注。

刘裕战斗经验丰富,精明睿智,深具战略眼光,由他先去打这个头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要想毕其功于一役,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即便是有了热兵器,因为还比较粗略,数量也有限,如果真的硬拼起来,面对大刀长矛的冷兵器大军,优势也并不是那么明显。

此前的很多场胜利,虽然让王谧收获了极大的荣耀和功绩,但是冷静下来扪心自问,这些胜利当中,多少也有侥幸的因素。

那些从来也没有见识过新式火器的部族,在火器面前吓得鸡飞狗跳,不用真的把火枪瞄准他们,他们就已经吓死了。

用火枪突击一波,便可以让对方的战斗力大减,再加上北府兵超强的战斗力,结合在一起,才有了那些辉煌的战绩。

但那只是一时的,从后世明清时期的冷兵器热兵器交替年代的作战经验来看,一旦武器相对落后的一方熟悉了火器的进攻原理,找到了它们的弱点,那么,火器的威力也会减弱。

只要兵力足够强,在火器没有发展到绝对碾压的实力之前,冷兵器的军队也是有可能获胜的。

而且,几率不小。

所以,在现阶段,王谧关注的重点还是在于如何尽快囤积更多的火器。

火器当然需要更新换代,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技术,但是,考虑到火器真正诞生的年代距离这个时代还太过遥远了些,过于跳跃,这个时代的人也不见得就能接受。

属于跨时代的拔高了,各方面的技术水平还都不过关,就连生产火枪的工匠还都没有几个,就更不要说生产红衣大炮了。

根本就达不到那个技术水平。

于是,从目前来看,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那些猛器是真的一个都搞不起来。

一个冷知识,其实呢,别看听起来很高端,但实际上,武器的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