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了几眼就赶紧把头转过去,有些人连续的看着,表情神色明显很不好。
一直等到实验结束以后,气氛才变得稍稍好了一些,但留下的大多都是凝重。
徐保功问道,“你们对这个东西有结论吗?或者是分析结论?”
其他人也都看过来。
王浩道,“现在能确定的就是,这一片灰暗区域,确定是强湮灭力场,它的直接作用就是湮灭光子。”
“我们后来进行了分析,有两个结论,一个是光子不是完全湮灭;第二就是,理论上湮灭发生过程,是大大降低了光子的寿命。”
“不过具体还要做更精细的实验检测,才能够确定下来。”
“相信后续还会有其他发现……”
王浩说明了一些分析结论,也得到了所有人的重视。
徐保功当即表示绝对支持研究。
邓建、赵讳然则有些眼热,他们希望能投入到新物理的研究中,但新发现的物理显现,也不可能直接让他们研究,也就只能继续眼热了。
两人倒是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想法,“王院士,除了你们分析的两个结论,我认为还是需要从其他的方向去做检测。”
“比如说,这个场能否降低热传导作用?会不会影响到电力传输?”
“既然是湮灭光子,就很可能会对于其他的规范玻色子造成影响,也可能会对于中微子,或者是散逸的粒子波造成影响。”
“如果能研究这些影响,这种似乎具有湮灭能量作用的场,可以变成一种真实的、能够应用的技术,可以用在其他高科技领域。”
“比如,可控核聚变……”
邓建、赵讳然确实是很有想法的。
当赵讳然提出‘可控核聚变’问题,就连王浩都用力挤了下眼,有了新的物理发现以后,他并没有考虑过应用问题。
现在想想……
如果测定了强湮灭力场的具体效果,还真可能被应用到一些特殊场景,也许未来就很可能投入到应用中。
可控核聚变?
似乎是有些相关性。
……
强湮灭力场的应用,暂时也只能畅想一下,现在则是要进行更详细的实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研究中心设计很多的实验,用来测定强湮灭力场的性态。
同时,他们也正准备新的实验,就是针对高磁场对强湮灭力场的排斥效应做研究。
于此同时。
有关叠加力场的研究问题,国际舆论渐渐的消减下去,毕竟只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方向,既然不能在生活中见到,普通人根本是不关心的。
但是,学术界的热度不减反增。
好多物理学家都针对的研究叠加力场问题,也关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反重力团队以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动态。
结果什么也没有……
好多学者就猜测起来,“两个实验组有关叠加力场的研究肯定已经开始了。”
“瓦尔-克罗宁的团队,已经可以确定没有结果,短时间大概率也不会有任何新的发现。”
“王浩的团队,很可能也一样……”
“如果两个团队都没有结果,是不是说明强湮灭力方向是有问题的?”
“在这个方向上,就只有基础的理论,我们并不知道制造出强度高的场具体会发生什么,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
“……”
这个问题上的争议有很多。
有些学者认为研究没有进展,就需要重新审视基础的理论,有些人都认为还是需要王浩本人来说明问题,因为王浩在湮灭理论以及实验研究上才有权威。
只可惜,他们一直等不到王浩露面。
这对于瓦尔-克罗宁是个好消息,最少舆论上他不会被太多指责,还能继续留任一段时间,而不是直接被辞退。
实际上,哪怕其他团队相关的研究也没有成果,瓦尔-克罗宁也不可能继续留任了,他只是暂时担任反重力实验组负责人,只要找到了下一个确定的方向,就肯定会有新的继任者到来。
瓦尔-克罗宁看重的是颜面,或者说顶尖学者都很看重颜面。
即便是从职位上离任,对于他们的生活并不会造成直接影响,毕竟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早已不是靠着固定薪资生活。
瓦尔-克罗宁继续轻松了有半个月时间。
这天,他就轻松不起来了。
在持续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确定了强湮灭力的基本特性,并对上级提交了相关的实验报告。
之后研究中心申请对外发布了实验成果。
他们发布的成果内容,是以简述的形式进行的,差不多类似于一些科技发现的新闻,中英文版都直接放在了公开网站上,还取了一个很有科幻感的名字——《灰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