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节(2/2)

“39种升阶元素……”

“也许还有没发现的。”

王浩感叹的说道,“所以,16倍率以上,才是元素升阶的高发区域,铁、锂的低升阶倍率只是巧合而已。”

何毅思考着问道,“我们会不会发现二阶元素?比如铁……”

“也有可能吧,不知道。”

王浩摇头道,“二阶,有些太遥远了,是否存在也不一定。也许才发现了大部分升阶元素后,就可能发现二阶元素。”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一阶金和一阶银。”

他认真交代道,“现在已经可以准备下一个实验了,我希望能够有大的提升,最好能制造出一阶银。”

“一阶银,就是我们这次技术提升的终极目标!”

一阶银,洛氏硬度和惊人的电阻率!

湮灭力场实验组上下都忙碌起来。

初次实验爆发性的成果,让每个人都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他们发现了39种升阶元素,也确实掌握的湮灭力场技术,处在‘元素升阶爆发’的范围。

“再能够提升湮灭力场强度,必定能够发现更多的升阶元素。”

“哪怕只是提升的一倍率,都可能有几种元素。”

“20倍率以上的范围,元素升阶是最密集的,必须要把握住实验机会。暂时我们只有三次机会……”

现在是第二次。

何毅、向乾生,再包括刘云利等人,则都期待提升力场强度,能够发现一阶银元素。

那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元素即便发生了升阶,实用意义也并不大,而有些元素则不同,一阶银很可能代表‘近乎常温超导金属’的大规模应用。

那代表科技的大爆发。

国际都认为湮灭力场方向的研究,能够带动人类科技迎来蓬勃发展,但至今相关研究对于普通人的影响还是很少的。

一阶银,能够迅速改变这一切。

在有了第一次实验经验以后,第二次的论证速度相对就比较快了,整体上花费了不到两个星期。

他们只是找出第一次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设计改进以后,就可以拿着方案去找合作工厂制造了。

实际上,有些才刚加入研究组的研究员,对于实验论证还是搞不太清楚,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第二次论证,就能够知道第一次的问题。

第一次的实验可以说相当成功了,各部分的设计最终都体现在整体制造出的湮灭力场强度上,那么如何知道哪一部分有问题呢?

有些人私下里讨论的时候,就被‘老人们’教育道,“这方面要自己研究。在我们的实验组,听王院士的就对了。”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原因。

别说是第二次实验了,第一次实验也是王浩来把控,设计从细节到整体都是他敲定的。

至于原因……

很难说。

这些人也只能带着疑惑接受‘王院士是天才,听他的肯定没错’的答案。

实际上,设计中的问题还是能够以理论做出解释的,与之相关的就是颗粒材料内部颗粒的形态。

颗粒的形态和直流反重力设计直接相关,和直流强湮灭力场也存在关系,只不过其关系需要非常复杂的运算,才能够模糊的推导出来。

那种运算之复杂,可比依照超导半拓扑理论,计算多元素组成的转变温度,根本不是人力简单完成的。

所以,不如去直接设计论证。

一群人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反馈出正确的信息并记录下来,再去对设计进行修正就可以了。

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以设计最终结果,再去联系颗粒的性态,推导与其的模糊关系,也对于未来的实验设计很有帮助。”

王浩一边做着记录,一边认真思考着。

湮灭力场实验组一直都是他负责,但未来是说不好的,他总不能几十年都负责实验组。

未来还会有其他人负责实验,也肯定希望能够有研究成果,现在做的记录就是珍贵的实验资料、经验,可以为后续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在完成了第二次实验的设计论证以后,就是等待制造好的各部分材料运送过来。

向乾生带着遗憾离开了。

他要返回核聚变工程实验基地,带领核聚变工程研究组继续进行f射线发生实验。

核聚变工程研究组已经催促了好几次,还有高层的决策部门特别打电话过来询问。

王浩考虑了一下,还是放人了。

这个决定让向乾生非常的郁闷,比起湮灭力场实验组不断取得大成果的研究,核聚变工程基地的重复性f射线实验,实在是没有任何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