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节(2/2)

除了夏皇后,还有贤妃陈氏,淑妃沈氏,顺妃如其其格。

陈氏便是那个长相神似秋云的姑娘,沈氏被选中,也是因为容貌,她体型修长,清瘦偏冷,朱厚照还是喜欢这种女神范儿。

至于如其其格,朱厚照还没去过她那里呢。

才十三岁。

可惜怀颜和怀笑不在,她们因为都有身孕,所以冬天的晚上还是不要出来。

龙船悠悠哉哉行于湖面,朱厚照在美景与美人之中分外沉醉,甚至都想过若是正德二年慢点儿来便好了。

“你们,都这样瞧着朕,朕都不知道今晚要去哪儿了。感觉去哪一个,另外三个都得伤心。”

大概是因为还不是特别熟悉的原因,除了如其其格这个蒙古女子,其他三人包括夏皇后全都给皇帝说害羞了。

“后宫之中,皇后为尊。陛下自然是要到坤宁宫。”贤妃陈氏主动说道。

夏皇后心中也这么想,皇帝到现在还没和她正儿八经的圆房。

朱厚照见她们个个艳丽无限,便忍不住走过去,矮下身一人的脸颊亲了一下,这是他的相处方式,本身已有夫妻之名,即便不做那事,他也不会太老实,所以前三人虽然害羞,但也没躲。

只到了如其其格的身边,

朱厚照始终觉得十三岁真的太小,“顺妃,你……”

“陛下总不会厚此薄彼吧?”蒙古女子就是大胆。

于是乎,在额头上亲了下。

“朕刚才说你们会伤心,也不全是朕去不去。朕也在想,今年十二月大婚,你们呢,也得远离亲人来到宫廷深处。这红灯笼,怕是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看了。”

“陛下。”夏皇后开口说:“我与三位妹妹入宫皆是心甘情愿。陛下是重情重义之男子,委身于陛下,怎会伤心呢?”

朱厚照并不全信这句话,也许她们想自己的父母也不敢说。

“今年朕还是多陪陪你们四个,不一定非要到谁的宫里去,像是今晚,我们一起,相互陪伴,便不会空守冷宫了。”

“陛下要是这么说,那还有怀了身孕的两位妹妹呢。”

“这里毕竟有风嘛。”

夏皇后坚持,“那便去屋里?总不至于每次都将她们两位落下。”

朱厚照欣然点头,“好。此事皇后来办,你命人置办个大点儿的地方,每到节日,朕便与你们一同度过。”

其实,他都开始想家,想亲人了,这几个十几岁的姑娘怎么会不想呢。

他还记得自己来自何处,自然也知道他要将大明带向何方。

“再过几日,就是正德二年了……”

入京、争银

正德二年二月初。

山东巡抚刘健入京,他是第一个向皇帝述职的封疆大吏。

作为前任首揆,皇帝一直对他有些特别。

而且,现在内阁的两位阁员还与他关系甚密。

刘健依然有这种略显特殊的地位,实际上也反映出现在的内阁仍然在皇帝心中具有一定地位。

而述职的主要内容,要包含土地、人口、夏税、秋粮。

前文已述,明朝的税收分夏税和秋粮,其中秋粮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基本能达到八九成。且解送京师的时间都差不多是来年2月。所以当初皇帝选择将大朝会定在三月。

就是空出一个月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与问题。

大朝会之后,还会有人事变动。

因为变动的人不会少,吏部多多少少会有些动作,这种动作掩盖不住,消息也不胫而走,再加上去年的前例在前,所以自然让许多官员非常在意。

自然的,正德二年的述职,便不是简单的述职。而是要在皇帝面前分出个高下。

朱厚照则十年如一日的以实务为先,如同去年一样,他不会强行要求各省上缴的税赋有所增长。因为这种政绩观一旦树立,固然会让国库充盈,但地方官必定不择手段的征缴粮食,到时候,可就不一定是好政策了。

述职的这个过程,其实听还是次要,主要是皇帝会穿插大量的提问,一旦回答不上……因而这就要求每个封疆大吏都要对自己治下的情况很熟悉。

对于山东来说,

刘健主要禀报去年所领的三十万河工银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修通了多少水渠,沟通了多少水系,粮食收成如何。

朱厚照看了,山东省有耕地约724万顷,税赋上缴280万石,与去年略有增加。

明代,山东也是税赋大省,基本上也就落后于富饶的南直隶,它与浙江、陕西、河南都是可以每年上缴200万石以上税赋的大省。

“……山东的情形尚算稳定,与往年并无不同。不过山东于弘治十一年、十二年均有过大旱,臣计划,未免不测,要在正德二年于各县重新完善预备仓之制。”

预备仓也就是储粮,这里最容易有窝案。

朱厚照听得懂他的意思,“知府以下的官员,朕允你当场决断之权,知府及知府以上,你可一并处置,只需上疏告知朕一个理由即可。”

“臣,谢过皇上。陛下,臣仍有不情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