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节(2/2)

顾人仪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冒头,宜宾县灾情不轻,但此人及时开仓放粮,又发动县内大户捐赠,总算是把许多百姓命给保了下来。

奏疏中所说的‘为民抗上’,就是他为了一些赈灾粮的克扣问题,和知府大闹于公堂。

上面答应的5万石,给他4万石他还不满足。

因而才一时名声大噪。

经过两个多月的赶路,他们这一行人终于到了顺天府境内。

二月时的北方,满眼望去还是一片枯树遍布,大多数河在清晨之时还能看到一层薄薄的冰。

天气苦寒百姓不易,官道之旁,不时的还会看到一些流民沿路乞讨。

这样的景象在大明朝并不鲜见。

不过每一次见到依然会让人觉得心情沉重。

其中有一个老农,破衣衫褴,头发散乱,也不知道为何,竹篓里背着个娃娃,天冷啊,娃娃冻得脸上都有疮,而且不停哭闹。

“四川是有天灾,却不知北直隶又因为什么。”

队伍里的顾人仪忽然这么说了一句,然后他竟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跑到队伍后方的囚车边,叫着说:“来人!把这两人的衣服给扒下来!”

李旦华和刘夫一机灵,大冬天的开始冒冷汗,“顾人仪!你疯了,你要干什么?”

“你们才是疯了!襁褓之中的娃娃无衣取暖,你们两个贪官污吏倒是裹得紧实!”

“莫要慷他人之慨,你看着大义凌然,自个儿不也是棉衣棉裤穿着?”

顾人仪被怼得一愣,“那好,那咱们都不穿。你们两个,去脱了他们的,本官的衣服本官自己脱!”

前头的费宏掀开马车的帘子,只往后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像是一种默许。

而这个顾人仪也真的跟疯子似的,竟就把棉衣给脱了下来,并着李、刘二人的一起,递给了路边的老农,搞得那两个人马上冻得蜷缩起来,开口大骂。

顾人仪则已经去了路旁,“老人家,天气寒冷,还是给您孙儿穿上。”

这个场景并不会让真正的仁者产生成就感,而只会觉得世事艰难,民生之苦。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老者给顾人仪叩头,叩得让人心酸。

可惜顾人仪这一路上发了不少粮食,搞得此时他都有些饿。怀里是一点儿干粮都没有了。

“老人家,这大冬天,你们要去哪里?”

老者说:“去京师。”

“去投奔?”

“不是,听村里的人说,京师做活的地方,我想去挣些工钱。”

“可……怎么这个时候出发?”

这时候后面跟上了一两个男子,走到这里也有些气喘,蹲下说:“粮食吃完了,再不去做工,就要饿死了。”

顾人仪叹气,“此处离京师还有百十里路程,你们……”

“官爷……想必也是进京的队伍。近来各地入京的人多,我们反正一边要饭,一边过去,到了京师再说。”

老者默默地再给自己孙子套衣服,衣服很大,正好一圈一圈套暖和些,也因为这样,小娃娃不再哭闹了。

顾人仪没想到这男子还知道些朝廷的事,便说:“当今圣上爱民如子,河北之地的民牧逐渐也在取消……你们,你们再坚持些,往后肯定会更好。”

“涿县的民牧去年便取消了。”老者快速说道。

顾人仪一惊,“那为何还只能乞讨?”

“取消民牧,朝廷就要回收马匹,小老儿养的马不合格,只能罚钱,原先的几亩薄田也只能卖了。”

若顾人仪还是刚出京的进士,他大概听不出内涵,

但他已经当了六年知县了。

什么叫不合格?

什么又叫合格?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大了去了。

但这么一想,顾人仪心中颇为震撼,偏头问其他人,“你们……你们也是?”

众人沉默以对。

……

……

“中丞,属下想迟些入京。”

在一处亭子中,顾人仪跪在端坐诸位的费宏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