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节(1/2)

今日正是各地贡士正式到尚书省报考的日子。由户部特意安排了数十人,专门负责统一审核他们的投牒和文解(证明文件)。

摩肩擦踵,熙攘人声,在冬日里看的人都心热起来。

她驻足看了片刻学子报考盛况,这才离去。

为避免遇见人,如今姜沃与崔朝凡直接回姜宅,都是换了小巧无纹饰的马车,并不骑马。

车上姜沃就与崔朝说起:“说是十月里贡举取士,其实到了真正开考日,都得来年正月了——这些学子们真是连年都过不好。”

所谓十月贡举,其实十月只是完成了学子们入京报名的事。

之后还有户部记录户籍公文,吏部再与兵部一起安排考场(尚书省都堂),提前排布书令、桌椅、兵卫等事。

王老尚书还要出考卷,再与陛下过目。

诸事繁杂。

以朝廷办事的流程和速度,考前准备做完,正式开考就排到两三个月后去了。

这一回科举定日还属于比较早的,定在了来年,永徽六年的正月十六。

曾经也做过考生的姜沃,觉得科举人真是不容易。

谁不盼着年前考完试,好轻轻松松过个年呢?但这考试安排的,是年节和元宵都不用过了,只专心备考就行了。

崔朝闻言笑道:“其实便是腊月里考完,他们心也不能定——每年都是二月才放榜。”

“且就京兆尹和刑部看来,这么多外来贡子入京,还是年后考的好。”

姜沃就懂了:估计安排年后考试,也有为了治安的缘故。年节下,京兆府肯定不愿意长安城中出现乱子的。

若是年前就考完了,只等着放榜。这些年轻学子心浮气躁又成帮结派的,难免会惹出纠纷事件来。

偏生这些学子里头说不定还有未来的朝臣大员,京兆府是管也不好管,抓也不好抓,简直是社会不安定闲散因素。

既如此,还不如年后考试。

让所有考生过年时候都别出来溜达惹事,只忙于复习。

“也好,这样我便年后再至国子监。”

崔朝扬了扬手里的公文:“正好年前鸿胪寺也走不开。”

说来,这么多年,姜沃跟崔朝的工作状态,一直是一个高强度,一个常日摸鱼。

只有到年节下,两个人忙碌程度才会反过来。

年节下鸿胪寺忙着接待外邦使臣,崔朝不但不能摸鱼,还得时不时加个班,将没看完的外邦资料带回家中细看,免得接候外来使节(尤其是有时外邦国君亲至)时出纰漏。

在外邦前失了大唐礼节和朝廷颜面,一向是鸿胪寺最忌讳的。

上月,崔朝向皇帝请命,想调任国子监时,皇帝便令中书省下诏,晋鸿胪寺典客丞崔朝,为国子监从四品司业——专掌‘国子、太学’等六学训导之政。

还很是愉悦的玩笑了一句:“子梧,当年在朕晋王府和东宫中,有名有姓的重臣,你可是最后一个离开六品官位的。”

媚娘在旁听了莞尔,也笑着揶揄了一句:“是要好好恭喜崔司业。”

崔朝被帝后打趣,无奈而笑。

彼时立政殿的氛围是很愉快,君臣和恰。

然而接到这个消息的鸿胪寺于正卿却很崩溃,恨不得直接去皇帝跟前哭一场:都快年底了,十月份开始就陆续有远邦进京了。

陛下您怎么能这时候,突如其来调走最鸿胪寺要紧的典客丞呢!

虽没真的哭,但于正卿是真的去立政殿求了,只道今年递了文牒至京的外邦较往年多,求皇帝让崔司业年后再赴任国子监。

皇帝见于正卿年过六十,胡子斑白,又因此事满脸憔悴气色不佳,就准了此请——为了在外宾跟前颜面上的好看,还是让崔朝去迎候一下吧。

于是此时,崔朝虽在马车上,手里还是拿着一卷公文在看。

姜沃便也坐过去看,口中问道:“是第一回 到大唐来的外邦吗?”

崔朝把成卷的公文全部展开来,与她同看:“是,这个国家今岁第一回 递文牒至鸿胪寺,遣使团前来。”

姜沃念出上面的名字:“大食人?”

崔朝温言与她大体解释了下:“这个大食离咱们很远,也是个兵力强盛的国家,这些年占了不少周边小国。”

崔朝记性甚佳,哪怕是多年前的事儿,也信口拈来:“数年前,这个大食国还灭了波斯,波斯王子曾来朝向先帝求兵。只是那两年先帝正亲征高句丽,灭薛延陀,未有暇分神。”

“且咱们与大食相距甚远,从前两国又无甚兵戈之争,便未曾应波斯所求发兵。”

且若真发兵攻大食,还要经行一段西突厥之地。彼时西突厥内还乱着,行兵实在不现实。

灭了波斯?强悍向外扩张?姜沃越听越觉得这个国家很熟悉。

正好鸿胪寺的公文上,绘着很简单的舆图,用以标注大食国使臣一路到大唐长安的路径。

姜沃就在脑海系统里点开现代世界地图,就像以往对照那几位宰辅被贬地一样,来寻找大食国对应的现代位置。

很快,古代舆图与现代地图,重合起来。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