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节(2/2)

她曾经在掖庭待了多年,无数寂寥的天光时日,她都在看书。故而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在书中看过了许多前人,亦效仿了许多先贤。

然而……

“我今欲行之事,遍求载籍,未有先例。”

没有前路可追鉴。

那便——

“自我作古!”

那一日的天后,想起年少时,感叹吕后权力与魄力的自己。

她在史册中,沿着先贤之路走来,而今,她要去走自己的路了。

后来人,会如何感叹她?

而在天后身侧,姜沃替她合上了那本看了无数遍的《汉书》。

两人立于窗前。

窗外,是红如烈火的夕阳。大约是要有一场暴风雨到来,天边云霞色泽灿烈地宛如要滴落下来一般。

姜沃侧首,看到天后眼中映出的天空。

天后道:“孟夫子曾言: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曾言道,按说这天下大势,五百年间该有人杰现世,闻名于世间。然而,孟子又慨叹道:自周以来,已经七百余年,已过其数,还未有人杰。

不过孟子到底是孟子,之后话锋一转,表示我就是那个人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姜沃听媚娘此言,屈指算来,自吕后临朝称制至此,已然八百余年。

那么……

身侧媚娘的声音传到姜沃耳中,冥冥中,姜沃却仿佛也听到了史册中的武皇,说出了一样的话——

“若要女子登基为帝。”

“古今天下,舍我其谁!”

宏道元年,十二月初五的清晨。

天后立于九重阶上,久视群臣。

久到朝臣们只觉度日如年,却又完全不敢催促,只能看着自己呼吸的白气在冬日里消散。

终于,天后开口了。

“先帝生前,久困于太子之选,数年未能钦定。”

“正为如今诸储或年少不谙,或稚童幼子,贤愚难辨。”

“我与先帝之心等同。国之大位,岂能轻定?”

天后肃然道:“正所谓天子七日而殡,七月乃葬。如今诸卿且料理先帝丧仪,储位之事,来日再定不迟。”

天后之言落下,一时寂静至极。

连几位宰相(除姜沃),虽面上不露,但心中也有些惊讶。

天后定下谁他们都不会奇怪,但天后居然推迟?

与很多朝臣认为天后会从周王殷王两个亲儿子里选一个新帝不同,王神玉和裴行俭虽未交流过,但他们不约而同在内心认定,天后会选稚子登基。

唯有稚子登基,天后摄政才更稳。

帝王是襁褓婴儿,天后就有至少十来年的时间,可以不需要考虑还政的问题。

这样的现实条件,其实比亲生的儿子更靠谱。

毕竟,他们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在史书工笔中,甚至在本朝中就见过太多:在真正政治博弈中,亲子与血脉……也并不是多管用。

两相甚至都已经推演过:天后若选稚子,宗亲中必有许多人反对,到时候必要宰相也参与表态。

那他们的态度——

“也好。”

这是裴行俭与夫人库狄琚的一次深谈,最后他在库狄琚的注视下,说出了‘皇孙继位,天后全权摄政也好’这句话。看到夫人赞同的目光,裴行俭不由苦笑:他做这个选择还会犹豫,然而妻女的态度,是与他截然不同的坚定啊。

可他们没想到,天后居然根本不选!

如果说宰相们只是心中诧异,面上还稳得住,朝臣们可就是目瞪口呆了。

白压压跪成一片的朝臣中,也不知是谁最先开口的:“先帝驾崩,帝位怎可暂旷?”

很快有人附议:“天后三思。”

“天后请遵先帝遗诏,择新君即位!”

……

“此事从无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