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2)

沈玉耀注意到她的动作,贴心的给她安排了,“今日就宿在千音观如何,明日我回宫,你与我一路同行,有禁卫护佑,你再安全不过。”

这个借口也可以说给石家人听,石采文果断点头了。

既然晚上住下,那就有足够的时间跟沈玉耀说说前因后果,两人回了沈玉耀住的院子,石采文跟沈玉耀说起今天的经历。

首先,石采文觉得自己是真倒霉。

她本来不该来这个重阳宴,都安排好在家陪着祖母了,结果皇帝临时大宴臣子,要求臣子必须带着家属来。

身为石炳生的嫡女,还是唯一一个留在家的嫡女,石采文想不来都不行。

她是真的讨厌来这种场合。

“都是我不认识的人,想找人聊天说话,阿姊就一直拦着我。”石采文跟沈玉耀吐槽,对石采薇霸道的行为很不满。

沈玉耀能理解石采薇为什么拦着石采文,石采文估计是忘了,前段时间,她才跟人打过一架。

京城那些贵女,没什么新鲜的话题,估计现在还在议论那一架呢,石采文去跟同龄贵女交谈,少不了成为焦点,被人百般打听那一日的细节。

偏偏石采文脾气不好,很可能一言不合又动手。

如果石采文知道石采薇的这份顾虑,一定会大呼冤枉,她的暴躁只针对杨可卿啊!其他人她才不会管,而且在重阳宴,就在帝后和皇太后的眼皮底下,她疯了吗?她去打架。

不过石采文早就习惯被姐姐压迫,石采薇不让她干,她没有任何反抗的想法,就乖乖的坐着吃吃喝喝。结果一不小心吃螃蟹吃多了,当下就有点儿肚子疼,中途起身去茅厕了。

沈玉耀听到这儿,满脑子都是问号,“石尚书,平日里不许你吃吗?”

“我爹他总是管着我,让我吃东西有度,我爱吃的东西,他决不允许我贪吃。”石采文其实知道这是为她好,因为她这个人比较认死门。

喜欢吃什么,就像一个劲儿的吃,吃到腻为止。

螃蟹是她很喜欢吃的美食之一,好不容易她爹只顾着跟同僚说话,没管她,她还不赶紧埋头吃嘛。

“我就多吃了一点点。”石采文用小拇指比了比,表示她真的没有吃多。

沈玉耀信了,如果吃多了,就不是跑一趟茅厕的问题了。

“然后呢?到底为什么会跟杨家的人牵扯到一处了?”

快说重点!想要吃瓜的沈玉耀表示她很急。

“唉,谁知道就那么巧,我前脚刚走,后脚杨栋就倒下了,而且他离我的位置还很近。”

天知道她回去的时候,被杨可卿的侍女拦住,请到客房后听杨可卿说她早不走晚不走,偏偏要在兄长倒下的时候走,一定是有阴谋的时候,有多无语。

什么叫凭空落下一口锅砸她头上啊!

所以石采文没看到太子比皇帝更“谨慎”那一幕,更没有看上后面的大戏。

沈玉耀真情实感的叹了口气,为石采文错过大戏而惋惜,石采文误以为她在同情自己突然顶锅的遭遇,感动的不得了。

“公主,还是您慧眼识珠,不像那杨可卿一样,出了坏事就知道怀疑我。”石采文委屈巴巴的握住沈玉耀的手。

沈玉耀不太懂这段话的逻辑,但这个时候,只需要微笑就好了。

“后来呢?最后为什么会聚集那么多人?”

沈玉耀比较想知道,石采薇过去是不是想看看自己动手后的结果。

“杨可卿冤枉我,我不能任由她泼脏水,但是我答应了阿姊,不能随便动手,更不能惹事,所以我让侍女去请她过来,帮我吵架。”

“啊?你让你姐过去,帮你吵架?”

“不不不!是据理力争,分析事实,反正就是要还我清白。”

那一刻,石采文比窦娥还冤。

不过石采薇没能找到真相,还妹妹清白,以至于后来,客房聚集了一堆人,直到沈玉耀过去,才算给这件事一个结局。

“太奇怪了,那位杨小姐不像是会胡乱冤枉人的性子,她怎么就认定是你做的呢?当时离席者肯定不止你一个,但她只怀疑你,而且听她之前说的话,她似乎一直让你好好查查身边的人。”

沈玉耀被勾起好奇心,到底是谁下的毒啊?

等晚上一定要问问于三!

“不知道她发什么疯,杨栋给杨家丢了大脸,让他妹妹在京城都抬不起头来,不知道受了多少人的冷嘲热讽,或许是他自知罪孽深重。”

石采文很讨厌杨栋,说起来就一副他还不如真的死了的模样。

“你说杨可卿被人嘲讽,因为她哥哥的事?”沈玉耀没明白这其中有什么关系。

杨栋是杨栋,杨可卿是杨可卿,怎么能因为杨栋的事情去惩罚杨可卿?

沈玉耀聪明,能轻易看透人心,但是她对这个世界的潜规则还是不够了解。

本朝女子较为自由,不像前朝,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是封建王朝本质上是以宗族为主的社会,杨栋是杨家继承人,而杨可卿是他的亲妹妹,他们同为一族。

杨栋名声不好,自然就会影响到杨可卿。这种牵连,就像沈清瑾一直觉得沈玉耀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就应该和他站在统一战线一样,带着一股令人厌烦的理直气壮。

“对,就是因为此事!杨家高不可攀,不知道有多少男子,想要将杨家女拉下来,贬入尘埃,好让他们得利。日后若公主招驸马,必要选个光明磊落之人,绝对不要选徒有皮囊却两面三刀者。公主还记得丁原吗?就是新科状元。”

沈玉耀想起来了,就是那个移情别恋,美名其曰杨可卿才是他真爱的丁原。

被石采文按地上打过一顿,还不敢吭声的状元。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