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2/2)

内容只有一条,必须在保证徭工自身安危的情况下施工,尽量杜绝施工途中的死伤,若是真出了事,官府人员必须处理好一切后续。

沈玉耀还记得曾经的国家经历过的事情。

修铁路成了拿人命去填的工程,一寸铁路一寸枯骨。

那时候,她的国家没有选择,她饱受列强的压迫,无力反抗,也没有一丝余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而她的孩子们,也没有保护她。

那段夹杂着痛与血的历史,成了一个民族留在骨子里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每一次回望都是撕开表皮,让伤口再深一分,再疼一分。

现在沈玉耀有选择了,她可以选择将这份痛苦再施加在其他国家的人身上,同样她也可以选择,放缓脚步,尽量保证痛苦降到最低。

沈玉耀选择的是后者。

吞下他国领土,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可压迫其他国家的子民,那是令人不齿的小人行径,是应该被无数人世世代代戳脊梁骨,遗臭万年的丑陋。

沈玉耀在有选择的时候,还是喜欢当个好人,而不是去当面目可憎的混蛋。

意外当然不可能没有,它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人不可能完全杜绝意外,而想要发展就要做出改变,改变的过程中,意外会来的格外多一些。

沈玉耀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邸报传到各地官员手中时,看着上面简单易懂的文字,官员们神态各异,反应不一。

有人认为沈玉耀是沽名钓誉,修铁路那么累,不催一催,看得紧一点儿,那群刁民怎么可能按时按点的做完?因为刁民可能会死,就苛责官员,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刁民的命能比大人的命更重要吗?

有人则认为沈玉耀是真的做到了为君者,爱民如子,乃是古往今来帝皇典范。

沈玉耀已经发现了,不管她做什么,民间的声音总是毁誉参半。

她好像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需求不一样,站的立场不同,自然沈玉耀下达的命令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一样。

有人觉得沈玉耀爱国爱民的同时,就会有一大群人认为沈玉耀苛责他们。

沈玉耀早就已经过了跟人争辩她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阶段了,她只想尽快完成之前的设想,推动大庄大步向前。

在铁路紧锣密鼓的施工声中,划时代的纺织机也做了出来。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各样能够提升效率的改良工具现世。

如果是以前,修铁路这么重的活儿,一定会影响农民耕种,劳动力比较少的家庭,甚至可能会吃不饱穿不暖,饿死人也不是少见的事情。

但是今年如此大的施工量,到了年底,户部上交的账目里,大庄的粮食竟然是出于丰收状态,而且是各地大丰收。

过年已经十八岁的沈玉耀最近又长高了不少,已经和沈珉玥持平,甚至还比她高一点了。

大概在一米七五左右,女子骨架较小,与男子相比,更为显高。

视觉效果就像是一米八,威仪甚重。

沈玉耀对现在的身高还挺满意的。

沈氏皇族的人一般都比较高,公主们的身高大部分在一米七以上,这在古代比较惊人,毕竟普通人没有足够的营养来长个子的,能到一米六,就已经算是女子中比较高的了。

贵女们身高一般都在一米六左右,沈氏的公主们的身高可谓一览众山小。

沈玉耀只希望大庄新长成的一代能吃饱饭,穿暖衣,不必因为饿肚子变得瘦瘦小小的。

“从南国贸易换来的高产粮种确实高产,但更多粮食均产自佛地,佛地一年三熟,不知其他地方能否效仿。”

户部尚书蔡有志说话时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小老头干了大半辈子了,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何曾想过,他竟有一天会因为国库太过丰盈而困扰,要去建造更多的仓库啊!

真的是一年一变,回想在庄太宗时期兢兢战战的日子,蔡有志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可以叫农司的官员仔细研究,只要他们能研究出结果,重重有赏。”

沈玉耀说完,又叮嘱蔡有志一句,“农司目前挂靠在户部之下,里面都是人才,你一定要保证他们过得舒心,不必吝啬钱财,若有人能研究出利国利民的东西,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农司是沈玉耀今年才搞出来的东西,之前她其实想要直接成立一个农业部的,但是满朝文武说什么都不同意,满嘴祖宗之法不可变。

其实是觉得那新成立的部门也不知是做什么的,哪儿能上来就有个位同尚书的领导。

那不等于在他们头顶直接空降一人吗?即便那人来头不小也不行!

沈玉耀也不好再这上面非跟文臣们对着干,她的目的也不是给新成立的部门的官员们树敌,让满朝文武孤立对方的。

所以干脆在户部之下,划出个农司来。

户部改成财政部,另立科研部的想法自然也是没有下文了。

自古以来便有的农都没那么快分离出去,别的哪儿有那么容易。

不过户部的压力确实是少了一些,沈玉耀认为自己的减负初衷是完成了的。

因为临近年底,从秋收开始就不停查账,数钱数到手抽筋,连续奋战月余,黑眼圈十分明显的蔡有志对于沈玉耀的初衷,完全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