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2)

噢,说到底是怕他乱花钱。温荇清笑着点头佯装答应,心里却寻思总要带点什么纪念物回去,总不能离别后一点挂念都不留下。

路过撞钟后入眼一座山门石牌坊,上刻“东晋古刹”四个金字,穿过一道高高耸立的铁塔,便是弥勒与韦陀菩萨的金身塑像前后立于庙门正前,在神像面前,心里就突然充满了敬畏,四周往来穿梭的游客也多有收敛,不似别处那般喧嚣吵嚷。

每经一座神像前,都会有人虔诚双手合十,闭目躬身,诚恳一拜。毕竟是财神庙,无非是许愿发财或生意兴隆,运开时泰。

可自己又需要什么呢?时瑜闭上眼时心里却是没有落愿的,他不渴求发财发迹,也没有什么值得兴隆的生意,那便拜身边这个人工作顺意,事事称心。

财神庙并非别的庙宇那般规模宏大,不见香火缭绕。一方露天的途经地悬挂满了祈福愿景的红绸布,从倒悬莲花中竖直垂落,每束里少说不下数十条。时瑜停在原地仰头看了一会,只能勉强看到下面一段金色小字。

阳光透过成片的红绸和莲花,错落的阴影从上头打落,好似给地面铺设了层花纹,影影错错。

庙里虽然不能烧香,却可以自带香火交由回收之人手里,最后良辰吉时再帮香客们统一奉上。

时瑜他们来前并没有做足准备,只记得进来时亭子旁有处商店,应该可以买来香条。温荇清便让他等在原地不要乱跑,说自己一会就回来。

等待间隙,正好见一队夕阳红旅游团走进来,陆陆续续停在之前两个佛像的位置,导游身带着扩音器,手里举着小红旗清点好人数便开始了讲解。

不过隔着十米远的距离,等温荇清回来也一定能看得到他,时瑜便凑上前去,背手围在几个老大爷身后蹭讲解听,才得知灵顺寺是五灵之一,庙里供奉的是“五显财神”,宋徽宗赵佶赐名灵顺庙,后由明代书画家徐文长留匾“天下第一财神庙”。

他抬头望去,随着人群所指才看到房梁顶端正挂的那块匾额,飘逸着徐公七个大字。之前进来时并没有注意到,现在算是跟着查缺补漏了。

旁边大爷叹了句好书法,伸手在半空跟学临摹了几遍,时瑜也忍不住用手指在大腿上比划一番。

他想起以前高中时曾经学过一段时间小楷,讲究运笔秀巧端庄简洁,不似这般肆意放纵,狂野洒脱。

那时自己只习得皮毛,之后辍学一直没再提笔练过,字体一直不好也算不上潦草。

上学时的光景离现在已太过遥远,想想总是充满遗憾。

只是这遗憾劲头未过,一道声音在背后响起,“在这干嘛呢?小老头。”

【作者有话说】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