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她怼遍娱乐圈 第43(2/2)

如此明显的差距,就算是外行也都看得非常明白。天娱倒是心有不甘,可争主角时差别极其细微都没占到上风,更不要说现在这般。结果是明摆着的,再多费口舌不过是自取其辱,除了招来众人嘲讽再没好处,何必白白插一嘴?只是到底一口气憋着,噎得胸口疼。

等确实敲定了,杨秘书才皮笑肉不笑:“这个白聿看着应该还是新人吧?顾总好魄力。”

这个“好魄力”就有点儿微妙了,可以是夸顾盼胸有成竹,也可以说是讥笑她竟把这样的机会给了个新人,端看听话的人怎么想。

在场的其他人是偏向于后一种猜测的。一群人看手机的看手机,喝茶的喝茶,翻资料的翻资料,似乎都没闲着,耳朵却都竖起来。

自己的目标都已经圆满达成,顾盼就不在乎杨秘书怎么说酸话了。她一脸真诚地微笑,谦虚道:“魄力是真的谈不上,主要是我这庙小,一共才这么两根苗,是好是歹也得拿出来见人,哪儿比得上天娱家大业大,人才辈出。”

“咳咳咳咳……”

她话还未落,就有人呛着,不住大声咳嗽起来,边咳嗽边捶着胸口。

神特么家大业大人才辈出!家大业大——徐景洲毫不犹豫离开天娱投向华年,人才辈出——两次竞争全都败北,科班出身的准二线演员争不过人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这也太讽刺了!

我可没什么言外之意,是你们非要自行发散的、

看看杨秘书瞬间铁青的脸,再看看其他人的过度反应,顾盼撇撇嘴,耸肩仰头很是无奈地摸了摸鼻子。

天娱那边其实并不是一无所获,拿到了包括女主角在内的好几个重要的角色。但一想到在顾盼这儿两次吃亏,尤其是最重要的男主角被徐景洲拿到,就恨得牙根直痒痒。晚上本来是该有饭局的,也没什么心情,再加上另一方投资商也正好有事,就各自打道回府。

上了车,看着除了开始的时候和顾盼搭话随后全程不在状况内的高途,再想想人家顾盼,杨秘书为这不争气的深深地叹了口气。

试镜选角的工作当然不可能一天之内全部完成, 只是重点中的重点都放在了第一天而已。徐景洲和白聿的角色既然已经敲定,后面的选角顾盼就不再出面——她忙着呢,哪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和天娱相对生厌。

不过, 为了投进去的大笔资金着想,这事儿还不能完全撂开手不管。其实也好办,华年这么多人, 不至于凡事都得老板亲自出马。顾盼把这事交代给穆萧, 不管她是自个儿去, 还是再派其他人过去,她就懒得细问了。

试镜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头一天的定下来的演员就已经收到了通知去签合同。之所以有点儿急促,也有顾盼这边暗中推波助澜的缘故。这年头什么破事都有可能发生,嘴上说得再稳,也不如落在纸面上来得妥当。

新剧预计要等到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才能正式开机。徐景洲签了合同, 就急急忙忙地回《最终诊断》剧组了,到底还是没等到顾盼先前“送他回去”的承诺兑现。

白聿这边, 虽说趁这三个来月的工夫,找个还算过得去的制作班底弄一个讨喜的配角, 也没多麻烦, 但顾盼和他谈了谈, 并没有给他安排别的工作, 让他继续上课。

反正他之前已经闲了许久,也不在乎这么点儿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趁现在多学习, 将来可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我见亲亲多有病》的后期还在做, 现代偶像剧确实比古装仙侠之流省事,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搞定的。进入正轨之后, 顾盼就不总盯着了。她把手头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处理一下,腾了点儿时间去《最终诊断》那边看看。

《最终诊断》,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医疗题材。毫无疑问的职业剧,并不是那些披着职业剧的皮其实是狗血言情或者各种家长里短的大妈剧。但,相较于前几年那种传统职业剧,这剧在很多方面又不大一样,算是新的探索。

这边的影视基地,别看就在首都近郊,顾盼还真没来过。拍《惊雷》那会儿是在南边的影视城,《我见亲亲多有病》都是外面取的景。路生,再加上来往人多乱糟糟的,中间还停车问了一回,才找对正地儿。到的时候,剧组这边儿正拍着,一个剧务在外头等着,把人领进去。

内景戏,拍的是做手术的镜头,顾盼远远站在边儿上瞭一眼,演员都穿着手术服,带着帽子口罩凑在一起,再加上摄影拿着机器取特写,也分不清谁是谁。偶然露出中间手术台的一角,就见放着个道具人,上面人造血浆血乎拉碴的。

明知道都是假的,这种场面也难免让人觉得不太舒坦。她扭过头,招手让助理过来,小声嘱咐:“外头就近找地方订点儿冰饮过来,尽快。”

半下午,正是天热的时候,屋里更闷得慌。顾盼只穿了件连衣裙,都热得直冒汗,更别说那边人都捂得严严实实挤在一起,场面又挺埋汰——

正经说起来,单论起环境,这大夏天的演戏做手术真不如医院手术室里舒服,人家手术室里面是恒温,他们拍戏的时候可不没这条件。休息等戏的时候有风扇吹就不错了,真当人人都跟那什么顶流小花、小鲜肉似的,能专门配上空调?

她一边儿感慨一边儿绕了个圈,不声不响地走到监视器前,悄儿没声地站在导演后头。坐在导演椅上的小胖子一边儿抓着纸巾擦汗,一边目不斜视地盯着屏幕。旁边儿地上倒是搁着个风扇,也没开着,也不知道是怕影响了现场收音还是怎么的。

可着监视器屏幕里的画面,顾盼这才认出来,站着“一助”位置的正是徐景洲,更确切的说是徐景洲饰演的主角宁一非。对手戏的演员,这场“手术”的“主刀”,不熟,又遮了全脸,不知道是谁。

她侧着耳朵听了两人的台词,微微皱眉脑子里回忆一下,估摸着对上点儿剧情,这应该是男二号。

《最终诊断》剧本她看过,还不止一遍。导演小胖子带着本子找她自我推荐的时候,那还是个初稿。她看中以后,专门又找人跟他一起修改完善,还请了相关的专业人员做顾问进行严格的把关——

职业剧就得有职业剧的样子,随便糊弄漏洞百出可不行。就是正式开机之后依然请着专业人员,像这场做手术的戏,演员的动作姿势方方面面的细节,都是经过纠正的。

再说回剧本,后来定稿以后,她又翻了一遍,对一些比较重点的剧情还有印象。这场戏是在剧本比较靠前的地方,是主角第一次正式显露锋芒的节点。

主角宁一非是医学界的新星,外科天才,但因为一些缘故有了心结,从首都回到了家乡小城市,进了当地一家小医院的医务科,年纪轻轻就过着半养老的颓废日子。虽说长了一张英俊的脸,颇受护士们的青睐,但真正提起来,众口一词不过是个花瓶。

偶然一次,他在路边遇上了突发急症的病人,把人到医院。病人进了急救室,他出于内心深处的情感驱动,说服自己跟进了手术室。在旁观手术的过程中,他凭自己的经验发现病人的问题并不简单,因此与主刀的医生发生了争执。

……

“卡!”小胖子导演抬起头来,手一挥,“这一条过,准备下一场。”

演员那边闻言一哄而散——实在是太闷了。

顾盼弯腰把风扇打开,凉风一吹,小胖子导演舒坦地长呼一口气,回头一看,惊得赶忙从小椅子上跳起来:“顾导,您什么时候到的?”

听这称呼,顾盼忽然之间想到点儿什么。平常有管她叫顾导的,也有管她叫顾总的,前者大多是同样靠专业技能吃饭的,后者则是生意场上人情往来这样,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她短暂的走了个神,含笑颔首:“刚到。”

正好助理带着人拎着几大袋子的冰饮进来,她先和大伙儿打招呼:“大热天的,大家先喝点儿东西休息一下。”

剧务什么帮着把饮料分下去,徐景洲领着其他几个主要演员过来打招呼,介绍一下。顾盼也都微笑着与众人交流客套。一杯饮料的工夫,就得接着拍。戏服穿在身上不能换,多拖延多受罪,拍快点儿早解脱。

顾盼也找了个小马扎在监视器前坐下。

小胖子导演面上虽然没表现出什么,身体稍稍紧绷,显出是有点儿紧张。他比顾盼大不到五岁,是正经的导演系科班毕业,从学校毕业以后跟过几个剧组,自个儿捣鼓过一些短片儿,这还是正儿八经作为导演执导一部剧。比起顾盼有扎实的大热作品在前,他缺乏点底气也是正常。

顾盼自然有所察觉,也不在意。一切任由导演发挥,她什么都不说,只是单纯地看着。小胖子投入到工作当中,心无旁骛,不知不觉也把她在旁边这事儿给忽略了。

顾盼看了一会儿,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有些生涩不足,是经验还少的缘故,多磨磨就好了。这会儿是不方便指出来的,总要保证导演在剧组中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