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火准备!”
“六。”
“五。”
“东方人必胜!”
“三。”
“二。”
“一。”
“开火!!”
一时导弹齐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充斥舰舱。
从太空俯瞰,第一师十个营队各自组成矩阵,在南下航道拉起防线。导弹分别汇聚成十条巨大的火龙,迅猛地袭向各自的目标,在500k距离外击中目标,发出刺目强光。
“目标击毁,集火下一个目标。”点名官沉着汇报,按照雷达的自动筛选,开始点名下一个目标。
能有这么好的集火效果,这可不是普通的舰-载-导-弹,贺挚空给本战参战营队全部装载核-弹-头。
林星容早在两年前便提出修改方案,不能再以老方法应对尼比鲁军,小规模侵略可以应付,一旦大军来袭便落于被动。
核-弹头爆炸的光芒此起彼伏,火焰翻滚,碎屑残骸四散炸开。爆炸的强光形成一条火线,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守护者冲破火线。
依旧是锈迹斑斑的外观,守护者一进入射程范围,立即朝对面阵营发射电磁炮。它们速度迅捷,一旦锁定目标不死不休,一边速度奇快地环绕,一边不间断发射。
“剑阵环形全速航行!释放全部无人机拉网拦截!”林星容冷峻指挥。
静止不动会成为电磁炮的靶子,跑起来还能打个时间差,同时让无人机自杀式拦截电磁炮。
从太空俯瞰,第一师十个营队绕大圈飞行,守护者像疯狂的蜂群,各种追逐穿-插。
另有星星点点的众多无人机,分布在直径300k的核心圈里,同样跟着主舰队飞行。因无人机密度高速度却跟不上,只能傻瓜式地追在后面,倒是形成了拦截网,电磁炮路过只要碰到就会吸附上去。
这是林星容苦思多日想出来的对策,利用尼比鲁军电磁炮的吸附原理,让无人机当诱饵。各舰队携带了超出常规数量的无人机,才能制造出眼前密密麻麻的效果。
第一师全营队扛住了尼比鲁的前锋,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战地记者在红线区外实时播报,看到雷达显示尼比鲁军舰被秒杀,一时激动得语无伦次。
“常规的舰-载-导-弹没有这个效果,我敢肯定绝对是核-导-弹!”
“天啊,这是拿核-导-弹当常规导弹用?”
“不,应该是改良的核-导弹,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常规导弹发射井无法发射核-弹头。”
“不管怎么说,核-导-弹的造价可是常规导弹的十倍不止!这也太……”评论员差点嘴瓢说浪费,幸亏及时咽回去了。
这时另一名评论员表情变得严肃。“现在插播贺挚空总司令的战前讲话。”
原本热闹的直播间沉默了,虽然简短,但这是值得亚特兰人思考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