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还从来没有在苏庆华的脑海里出现过。
因为苏庆华觉得,他这么大年纪了,加上已经成家立业还有孩子,再去考大学好像不太合适。
林薇却点头道,“对啊,现在考大学怎么了?你读书这么有天赋,成绩那么好,不去考大学不白白可惜浪费了?
你赶紧给我考,等你考上了,回头好好的打一下你娘的脸。
咱们要出人头地,扬眉吐气!”
苏庆华瞧见林薇那样子,觉得有几分可爱。
不过苏庆华却道,“我这年纪去上大学是不是太大了?”
林薇却道,“你不才二十多岁吗?又不算年纪大的!现在不少人考大学都考不上,得考好多次,等上了大学,也得二十多岁。
有的念书迟的,同样得有二十多岁。
你又不是四五十岁的老头,怎么就年纪大了?”
听林薇这么一说,苏庆华也觉得有点道理。
这年头很多人上学迟,再加上高中那三年,以及考大学耽搁几次,二十多岁上大学也不算大的。
苏庆华被林薇说的蠢蠢欲动。
不过很快,苏庆华就将内心的冲动压制了下来,“媳妇儿,我看还是算了。
孩子还小,我是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得干活挣钱养过孩子,养活你。”
林薇皱着眉头,给苏庆华分析起来,“苏庆华,你现在都退伍了,不考大学的话,没有学历,你只能在生产队干活。
生产队什么样的条件你也知道,只能干活挣工分,分粮食。
大家都是勉强填饱肚子,谁家的日子能过得多好?
但是你要考上大学就不一样了。
考上大学以后,你出来就能分配工作,回头分一个好工作,能拿工资,去城里头。
到时候有钱了,能让我和三个孩子的日子过的更好。
这次你退伍回来,得了那么多的钱和票,我手里还有从娘那儿拿来的一千九百块钱,加在一块,咱家的存款可不少,暂时生活不成问题。你可以给自己几年的时间试一试,实在不行你再继续在生产队干活养活我们便是。”
答应考大学
苏庆华静静的听着林薇的分析,听完了林薇说的,他不得不承认他媳妇儿说的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考大学,想要从乡下走出去很难。
生产队的条件太差,再努力干活挣工分,得到的粮食也有限。
想要把三个孩子供出来,带着媳妇儿把日子过好并不容易。
但如果能够有一份好工作,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在城里头,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三四十块钱。当然这是正式工的工资,临时工的工资可没这么高。
除了工资之外,单位每个月还会发各种票证,肉票,糖票,布票之类的,在乡下,这些福利都是不可能有的。
大学生分配的工作肯定要比普通工人更好一点,如果能够分到一个好点的单位,一个月工资还可能有四五十,五六十呢。
这么多钱,对普通的乡下人来说简直想都不敢想的。
生产队每年除了分粮之外,账面上有余额的话,也会给生产队员们分点钱。
可是一年下来,一家好几口人,也只可能分个十几二十块钱,哪是和城里头工人能比的?
一番权衡以后,苏庆华冲林薇道,“好,媳妇儿,我听你的,回头我试试,争取把大学考上,让你和孩子以后都过上好日子。”
见苏庆华答应,林薇高兴道,“好,你好好努力,看书学习,以后家里有我。
等你考上大学,咱们一起享福。”
苏庆华看着小媳妇儿那高兴的样儿,嘴角也上扬起来。
林薇心里确实高兴。
苏庆华要能够考上大学,拿到了城里头的工作,回头他们家就能搬离出去。
像现在,在城里没有工作,没有户口,是不能过去的。
对比乡下和城里,自然是城里生活的更加方便一点。
回头对几个孩子的教育也是,乡下的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要是能去城里读书,总的来说,能让几个孩子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而对于林薇个人而言,也是想着能去城里。
毕竟她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加上去了城里,能去城里买房子。最好去京都,趁着现在价格低的时候,买几个四合院。到了二十一世纪,等着升值后,可以躺平生活。
苏庆华继续将剩下的对联写好,又写了几个福字。
等着墨汁干了以后,将对联收起,明天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