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2)

≈ot;我找你们这儿最年长的说书先生,要悄悄的。≈ot;谢凌安钻到前台的伙计跟前,往伙计手里塞了一两白银,小声道。

小二脸上笑开了花,引着两人去往二楼雅阁。不一会儿,就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形略微有些佝偻,但谈吐甚清晰。

行礼后,谢凌安开口道:≈ot;老人家,您见识广博,可知蒲阳县过去有没有剿过匪?≈ot;

老人家身形一顿,一时警觉,道:≈ot;有剿过,你问这个做什么你们是宫里来的官兵?≈ot;

谢凌安忙道:≈ot;不不,我们兄弟二人想来蒲阳做生意,听闻西边匪盗猖獗,怕路上被抢了货。我们在路上请教别人,他们都不敢说,这不只能指望您教教我们兄弟俩了。≈ot;

说书先生半信半疑,见谢凌安塞过来一两白银,索性心一横,道:≈ot;既然如此,我就帮个忙好了。约莫是十几年前,知县潘海林就几番剿匪,但那时守备军兵力不够,打不过那些匪徒。≈ot;

≈ot;没有向朝廷借兵吗?≈ot;

≈ot;我听说是和朝廷说了,但是当时河东八郡水患频繁,没几月就马上要到雨季,朝廷能用的兵都被调去挖大运河了,就腾不出给我们的兵。≈ot;说书先生回忆道,语气有些低落。

≈ot;那之后几年呢?都没剿过?≈ot;谢凌安问道。

≈ot;小伙子你别急,听我慢慢说。那年潘知县是铁了心剿匪,声势浩大,都快把自己的家底全贴进去补贴军用了,打了小半年。但这也激怒了胡山的匪徒,他们也不敢和官府一直拖下去,就挑了百姓下手,更加变本加厉地残害百姓,致使民不聊生。≈ot;说书先生说完,叹了长长的一口气,艰难地触碰回忆里的痛。

≈ot;然后呢?≈ot;谢凌安有些迫不及待。

≈ot;然后百姓受不住了,聚众在县衙门口跪请三天三夜,请求放弃剿匪。本来就在咬牙苦撑的守备军见状也泄了气 ,潘知县也彻底寒了心。本是为了百姓安宁,结果却被百姓视作扰乱安宁元凶,这滋味≈ot;

≈ot;所以潘海知县宁愿向上瞒报说匪患已肃清,也不愿再出兵?≈ot;

≈ot;是啊,不再同室操戈也是减小损失的办法,≈ot;说书先生道,≈ot;但这两年也没表面上那么太平,咱们县的匪盗窝越来越庞大,隔壁几个县走投无路的人也来投奔,闹得越来越大。老百姓被盘剥抢掠,能忍着都忍着,互相能帮的也都帮着点,就是怕上报朝廷潘老爷再重演一遍当年的惨剧啊≈ot;

谢凌安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气,感叹道:≈ot;我真不知道该说潘海林爱民如子,还是愚不可及。≈ot;

调兵

严谢二人走出茶馆, 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日薄西山,屋宇后的山峦浮岚暖翠, 拢着四月初春的温吞。山的那头映耀着万丈霞光,铺天盖地的绯红直教天地神明羞赧, 不经意间便忘却了山林深处藏掖着晦暗, 山脚下留落着叹歇。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