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这个,是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案例改编。
负债78w
开方
道歉张长苏是觉得没必要, 他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满,患者有权力选择医生和治疗方式,毕竟这关系到的是患者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再说了, 张长苏又不想行医, 要不是因为正好遇到了, 郑璞玉又是小泽村的村民, 张长苏都不会出手。
而且张长苏也不觉得郑璞玉的病就自己能治, 甚至不觉得郑璞玉的病就中医能治。
雅南市医院查不出郑璞玉的病因说明不了什么,张长苏不太了解西医,也不知道郑璞玉的情况在西医里到底算是怎么回事,但他觉得天下这么大, 能者辈出,说不准郑璞玉他们去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就会发现只是小问题了。
当然, 现在既然郑璞玉来到了云来宫,张长苏也不会拒绝这个患者, 他重新给郑璞玉做了检查, 又让刘星泽和张承志也都看了, 并让两人各自给他拟了个方子出来。
郑璞玉的情况比起上次有所恶化, 张承志问了郑璞玉这段时间的情况之后,感觉还是情志方面的问题,在城里住的不舒服, 发病又伤了自己的曾孙子,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花了不少钱病却没看好,情志不畅也是正常的。
斟酌之后, 张承志根据上次的药方适当增减, 并且增加了几味疏肝理气的药材。
刘星泽比张承志还干脆, 挥笔一口气就把方子给写完了,搁下笔把方子递给张长苏。
张长苏看了两人的方子,张承志的笔迹工整,是那种不属于医生的端正,从药材的用量明显可以看出他的谨慎,考虑到郑璞玉的年龄已经不小了,身体承受能力不如年轻人,药材的用量也明显酌情减少。
和他比起来,刘星泽的字体就狂放多了,不过倒也还能辨认,只是看起来没有张承志写的那么清楚,和张承志比起来,刘星泽的用药明显也更加随性洒脱,药材用量也没有那么斤斤计较。
要张长苏来评价的话,实际上刘星泽的用药更加有灵性,张承志的则不免有失于匠气,这可能也是两人的性格和经历差异导致的,而刘星泽实际上却是更有天赋。
不过最后张长苏选择了张承志的方子,没有做修改就直接转交给了郑璞玉,“你们回去之后,去药店按照这个方子抓七副药,一天一副,一副药分早晚两次喝。要喝完再过来复诊。”
想了想,张长苏还是报了本县几家中药店的名字给他们,道:“你们最好去这几家药店抓药,他们的口碑比较好,药材的质量和药师的水平都比较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