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策问(2/2)

&esp;&esp;吱吖一声,门开了。

&esp;&esp;裴行见到眼前的是王生与卫阶,脸上顿时露出震惊之色,接下来,便是受宠若惊之色。

&esp;&esp;“君侯大驾光临,在下甚是荣幸,请。”

&esp;&esp;王生笑着步入客房。

&esp;&esp;“你是闻喜裴氏之后?”

&esp;&esp;第一个问题,王生与之前问的问题一般。

&esp;&esp;“确实是。”

&esp;&esp;裴行一脸迷惑,不知道王生问两次名字是什么意思。

&esp;&esp;“只是问问而已。”

&esp;&esp;王生轻笑一声,接着说道:“寒门士子策问过了,本侯现在来,是策问你的。”

&esp;&esp;裴行脸上连忙露出郑重之色。

&esp;&esp;“还请君侯考校。”

&esp;&esp;王生轻轻点头,说道:“所问有三,你能选择自己擅长的作答便是了。”

&esp;&esp;王生将在之前大堂说过的话,再说了一遍。

&esp;&esp;裴行听完,果然沉默起来了。

&esp;&esp;片刻后。

&esp;&esp;“那在下便选异族人这一条罢。”

&esp;&esp;对诸王,裴行自然是不敢妄加议论的。

&esp;&esp;至于益州的事情,他也不熟知,便只得是选择异族人了。

&esp;&esp;况且,对异族人,裴行还有些了解。

&esp;&esp;“且说。”

&esp;&esp;王生静静的看着裴行,后者轻轻的吸了一口气,说道:“主要便是在于雍梁并州异族人太多了,乌桓人,鲜卑人,羌人,氐人,甚至比汉人还要多,且,受不到汉人的重视。”

&esp;&esp;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esp;&esp;这句话当然是没有问题。

&esp;&esp;但这些异族人在汉人的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为何还会一直反抗?

&esp;&esp;照理说,应该是被中华文化给感化了才对。

&esp;&esp;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esp;&esp;在雍梁并州,氐人是氐人,羌人是羌人,乌桓人是乌桓人,鲜卑人是鲜卑人。

&esp;&esp;为何会如此?

&esp;&esp;答案呼之欲出。

&esp;&esp;汉人根本没有想过要接纳这些异族人,在汉人眼中,他们就是工具人而已。

&esp;&esp;更有甚者,只是牲畜,或者连牲畜都不如。

&esp;&esp;接着,裴行又说了一段关于乌桓人的故事。

&esp;&esp;这个故事,是关于一支乌桓人骑兵首领的故事。

&esp;&esp;这个故事也很简单。

&esp;&esp;说的是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在降服汉中张鲁后,向中原撤军。

&esp;&esp;撤军过程中,把一队乌桓骑兵留在长安的附近,保卫魏国的西部。

&esp;&esp;这支乌桓骑兵的首领叫鲁昔。

&esp;&esp;鲁昔因为妻子在晋阳,分隔两地,甚是思念,所以就背叛了曹魏,领着骑兵到了并州接老婆回草原。

&esp;&esp;结果被时任并州刺史的梁习招募的鲜卑人杀死。

&esp;&esp;说到这里,王生也明白裴行要说什么了。

&esp;&esp;汉末魏晋之际,乌桓人势力强于鲜卑。

&esp;&esp;实际上,乌桓人很早就参与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esp;&esp;袁绍和乌桓人来往频繁,甚至借乌桓骑兵替自己打仗。

&esp;&esp;曹操灭了袁家,乌桓也被曹操打败了。

&esp;&esp;乌桓的大首领甚至被曹操大将张辽在战场上直接砍了。

&esp;&esp;之后乌桓就开始和曹操合作了。

&esp;&esp;在很多人看来,草原游牧民是残暴的化身,但实际上草原游牧民的生活比汉地更加自由散漫,当然生活也更加贫乏。

&esp;&esp;由于游牧经济的主要财产积累形式是牛羊牲畜,当游牧者遭遇灾害或者专制权力的时候,往往就赶着牲畜到另外一片草原生活了。

&esp;&esp;游牧民往往是没有什么中央政权的。

&esp;&esp;所以,乌桓人如果产生所谓“大首领”,那往往是大首领的个人魅力或者大首领的部族非常强力。

&esp;&esp;一旦大首领被杀了,那乌桓也就重新回到各部落各自为政的状态。

&esp;&esp;这也就给了汉人政权有机可乘的机会——经常笼络一部分乌桓,打击另一部分乌桓,来保证中原政权的安全。

&esp;&esp;对于被打击的乌桓,胡人像牛羊一样,被用绳子或者锁链穿起来,一排排的被驱遣到汉将军的座下,进行献俘仪式。

&esp;&esp;要么在战场上被砍死,要么就这样和一个畜生一样被当做奴隶来对待。

&esp;&esp;而被笼络的乌桓呢?

&esp;&esp;当时的被笼络的乌桓人,他们往往可以进入塞内,但是他们的家人往往被扣押为人质,要么在晋阳,要么送邺城。

&esp;&esp;他们进入塞内之后,战斗力强大的,可以组成骑兵,参与战争。

&esp;&esp;而普通人,就必须放弃草原的生活习惯和游牧生活,被强迫进行农耕,纳税,被汉人专门任命的官员管理,驱遣。

&esp;&esp;游牧民由于游牧的谋生手段,往往是很向往自由的。

&esp;&esp;如果有人压迫他们,他们就直接领着牛羊去了别的草原。

&esp;&esp;但是进了塞内就不一样了。

&esp;&esp;在专门的官员和管理机构的监视下,他们往往被当做农耕民一样固定在某块土地上,受到官员的各种压榨。

&esp;&esp;你想反叛?

&esp;&esp;首先你有家人作为人质,其次,你要越过那个高耸的长城才能回到草原。

&esp;&esp;这是入塞的普通乌桓人的现状。

&esp;&esp;而乌桓贵族和年轻力壮成为骑兵的,应该有机会立有战功,获得一个相对优渥的生活吧?

&esp;&esp;但是,在魏晋之际封侯的,没有任何一个是胡人。

&esp;&esp;曹魏的核心统治阶层的构成中,要么是曹魏皇族曹—夏侯氏,要么是士族。

&esp;&esp;连汉人寒族都很少。

&esp;&esp;寒族邓艾立了灭蜀的军功,不仅没有封侯,被曹魏士族内部直接找了个借口清算了。

&esp;&esp;曹魏政权的大门是封闭的,连汉人自己都挤不进去,更何况你胡人?

&esp;&esp;胡人骑兵的命运,就是炮灰。

&esp;&esp;随着战争的进行,他们战死的人越来越多,但也许得不到人员补充,得不到物资补给,更别说嘉奖了。

&esp;&esp;而如果他们失去了战斗力,他们就、和普通乌桓人一样,被驱赶去变成了农民。

&esp;&esp;最后,裴行来了个总结。

&esp;&esp;以乌桓的例子,自然也可以推向所有的胡人。

&esp;&esp;胡人,在长期的胡汉交流过程中,在当时中原王朝的眼中形成的胡人的形象,并不是自己人,而是其心必异的异族人——要么是必须讨伐的敌人,要么是可以压榨的工具。

&esp;&esp;后来的大赵天王石勒,便是成为被汉人贩卖的奴隶。

&esp;&esp;此时的汉文化,还是相当的排外性的。

&esp;&esp;这样也是为何异族人依旧是异族人,而成不了汉人。

&esp;&esp;裴行话语一毕,王生重重点头。

&esp;&esp;这个裴行最起码在看待异族人上面,与别人是在不同层面上的。

&esp;&esp;“依你看,这些胡人,我汉人,如何接纳之?”

&esp;&esp;不想裴行却是摇了摇头。

&esp;&esp;“胡人遭受汉人多年欺辱,多少家破人亡,多少妻离子散,此时接纳之,为时已晚,以在下看来,所为者二,其一,杀之,其二,逐之。”

&esp;&esp;王生愣了一下,旋即大笑。

&esp;&esp;杀之?

&esp;&esp;逐之?

&esp;&esp;百万人如何杀?如何逐?

&esp;&esp;裴行还是太过于偏激了。

&esp;&esp;虽然他认为汉人很残暴,但他也是汉人,所以汉人没错。

&esp;&esp;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

&esp;&esp;想想后世米国在中东搞得事情,其实与现在汉人对羌氐乌桓鲜卑又何其相似。

&esp;&esp;“你先在金谷园歇息罢,过几日会有你的任命,至于你不想待在金谷园,也可离去。”

&esp;&esp;王生这句话,就是接纳了裴行。

&esp;&esp;后者脸上马上露出狂喜之色。

&esp;&esp;“不过,既然你来参加寒门之选,那闻喜裴氏,便少交通些罢。”

&esp;&esp;高门旁支,或许也可用之。

&esp;&esp;寒门之中,有才的人还是太少了啊!

&esp;&esp;

&esp;&esp;ps:接下来两天,更新可能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