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燕云歌还有催婚作用(三更)(2/2)

&esp;&esp;燕云歌:“……”

&esp;&esp;像她这般大方的东家,真是世间少有。

&esp;&esp;好处就是,富贵山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更加强大。

&esp;&esp;沿着着食堂前面的广场,一直通往出去的道路,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集镇。

&esp;&esp;甚至有坐商,跑到富贵山庄开铺子。

&esp;&esp;富贵山庄对外来商行,举双手欢迎。

&esp;&esp;房租公道,安全有保证,只收取少量市场管理费卫生费等等费用。

&esp;&esp;除了坐商,还有行商来往于富贵山庄同各个乡村县城。

&esp;&esp;将别地的货物运到富贵山庄出售,再从富贵山庄收购货物,运到其他地方发卖。

&esp;&esp;一个小小的集镇,不分双号单号,每天都是赶集日,每天都有人来此售卖购买。

&esp;&esp;为此,富贵山庄出资,将出去的三条道路,重新休整扩宽,铺上砂石或是煤渣,以防雨天泥泞,方便走车马,或是人力车。

&esp;&esp;道路通了,加上物资丰富,价格公道,还能拿到只比出厂价高一点点价格的布匹,富贵山庄犹如一个聚光灯,吸引了四面八方中小商人汇聚此地。

&esp;&esp;南北酒楼也顺便开了起来。

&esp;&esp;推出好几个新菜,都有辣子,甚至是麻辣。

&esp;&esp;有人能接受辣子,吃几顿就上瘾。

&esp;&esp;有人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辣子,南北酒楼的养生汤,值得拥有。

&esp;&esp;出乎燕云歌意料的是,南北杂货铺发卖的辣白菜,各种酱菜,酱料,山庄磨坊出品的酱油,豆油,菜籽油,极受欢迎。

&esp;&esp;成为屈居布匹,第二受欢迎的产品。

&esp;&esp;……

&esp;&esp;许有发是粟邑县人,紧挨着京畿,却不属于京畿管。

&esp;&esp;他是个小商贩,从父辈那里接过挑担,走街串巷,几十年下来,总算有了一间自己的铺面,主做粮油酱菜。

&esp;&esp;铺面生意很一般,勉强维持。

&esp;&esp;他着急啊,心头发慌啊。

&esp;&esp;生怕生意赔了,父子两代人,辛苦几十年攒下来的基业会毁于一旦。

&esp;&esp;于是他又开始走街串巷,挑着担子,带着儿子,重新开始做行商。

&esp;&esp;同商贩们来往,数次听人说起富贵山庄,一开始他并不在意。

&esp;&esp;什么山庄不山庄,同他没关系。

&esp;&esp;后来得知,山庄足有几万人,比一个县城的人口还要多,那地方生意好做,他才动了前往富贵山庄走一趟的心思。

&esp;&esp;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富贵山庄。

&esp;&esp;吼!

&esp;&esp;果然是富贵山庄,好生富贵。

&esp;&esp;阡陌纵横,人烟稠密,山坡上,田地里,全都是干活的农人。

&esp;&esp;经人介绍,才知干活的农人,其实是流民。

&esp;&esp;等进入广场集市,他被集市规模镇住。

&esp;&esp;真正热闹。

&esp;&esp;人来人往,耳边全是叫卖声,吆喝声。

&esp;&esp;这地方好啊!

&esp;&esp;对小商贩来说,就是富贵宝地。

&esp;&esp;摆摊,开始叫卖,等候客人上门。

&esp;&esp;然而,现实给了许有发当头棒喝。

&esp;&esp;第一个客人,尝了口酱菜,“什么味?和杂货铺差不多的价格,味道差远了。”

&esp;&esp;第二位客人,“味道不行,虽然比杂货铺稍微便宜一点点,但真的不行。”

&esp;&esp;第三位客人,依旧是嫌弃的表情。

&esp;&esp;许有发一脸懵逼,经过旁边摆摊的小贩提点,他才明白过来。

&esp;&esp;将摊子丢给儿子,急匆匆前往南北杂货铺。

&esp;&esp;杂货铺可以试吃。

&esp;&esp;他一样样试吃过去,也不怕遭人白眼,最终,他叹了一声。

&esp;&esp;不如!

&esp;&esp;自家的酱菜,酱料,的确不如南北杂货铺的味道。

&esp;&esp;味道,骗不了人,他也没底气自欺欺人。

&esp;&esp;他很绝望。

&esp;&esp;不过,他只绝望了三秒钟。

&esp;&esp;身为生意人的敏锐,让他意识到这里面的商机。

&esp;&esp;于是,他找到掌柜,开始谈批发合作。

&esp;&esp;当天,他将自家的酱菜低价处理后,进了一批南北杂货铺的辣白菜,酱菜,酱料,连夜赶回粟邑县。

&esp;&esp;有了南北杂货铺提供的货源,许记铺子原本半死不活的生意,起死回生。

&esp;&esp;从那以后,许有发就成了南北杂货铺的分销商。

&esp;&esp;不光是辣白菜,酱菜,酱料。酱油,豆油,菜籽油,各种调味料,全都从南北杂货铺进货,运到粟邑县出售,赚取差价。

&esp;&esp;许有发不是南北杂货铺唯一的分销商。

&esp;&esp;京城,金银坊,苏记酱菜铺,在永泰十三年春,也成为了南北杂货铺的分销商。

&esp;&esp;初夏,苏老板拿着一把蒲扇,来到对面的南北杂碎汤一号店。

&esp;&esp;他冲计平计掌柜喊道:“一碗杂碎汤,多放点辣子。”

&esp;&esp;计平乐呵呵应了他一声,“好嘞!苏老板稍等。”

&esp;&esp;一碗杂碎汤上桌,苏老板一边吃着,一边同计平闲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