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民怨沸腾(1/2)

<dt css="rd">

&esp;&esp;轰隆隆……

&esp;&esp;雷声炸耳!

&esp;&esp;太宁帝萧成义从睡梦中惊醒,满头冷汗。

&esp;&esp;他急切问道:“外面发生什么事?”

&esp;&esp;守夜的内侍听到动静,赶紧赶到床边伺候,“启禀陛下,外面打雷了,下暴雨。”

&esp;&esp;“暴雨吗?已经是晚秋季节,还有暴雨!伺候朕更衣,朕要出去看看。”

&esp;&esp;内侍领命。

&esp;&esp;太宁帝萧成义披着披风,来到殿门外。

&esp;&esp;轰隆隆……

&esp;&esp;又是一声惊雷,伴随着闪电,撕开了漆黑的夜空。

&esp;&esp;仿若有一条巨龙,在天空中遨游。

&esp;&esp;他望着夜空,神情肃穆。

&esp;&esp;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esp;&esp;屋檐上,水珠子连成了线,刷刷刷往下滴落。

&esp;&esp;风声,雨声,雷声……

&esp;&esp;每一声都敲打在太宁帝萧成义的心头上。

&esp;&esp;他很烦躁。

&esp;&esp;尤其是这样的暴雨,会不会引发洪水?

&esp;&esp;秋末冬初的洪水……

&esp;&esp;听起来都觉着不可思议。

&esp;&esp;罗小年被叫醒,急匆匆赶到温室殿。

&esp;&esp;入冬后,太宁帝萧成义就一直住在这里。

&esp;&esp;见陛下站在屋檐下,周围一群内侍太监,御前侍卫个个沉默不语,罗小年冷哼一声,极为不满。

&esp;&esp;他几步上前,来到太宁帝萧成义身边,“陛下,天冷,回寝殿吧!”

&esp;&esp;他又使了个眼色,干儿子识趣,急急忙忙搬来几个火盆,为皇帝取暖。

&esp;&esp;萧成义喃喃自语,“北边有消息吗?”

&esp;&esp;罗小年微微摇头,“还没消息送到。不过,陛下大可放心。几路兵马都已经陆续抵达,定让乌恒王庭有去无回。”

&esp;&esp;萧成义轻声说道,“天冷了,钦天监说今年冬天或许会比往年更冷些。乌恒几十万人马,人吃马嚼,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你说这个冬天,乌恒王庭会怎么做?”

&esp;&esp;军国大事,罗小年岂敢胡言乱语。

&esp;&esp;兵仗局爆炸一案,他只是奉命赈灾,那帮朝臣差点没将他弄死。

&esp;&esp;他是好一阵后怕。

&esp;&esp;现在,他很谨慎,可不敢轻易发表任何言论,尤其是事关军国大事的言论。

&esp;&esp;“这个……要不等宫门一开,老奴就安排人将诸位大臣叫进宫里,陛下问问他们?”

&esp;&esp;萧成义冷笑一声,“明儿朝议之前,先让少府家令来见朕。”

&esp;&esp;“老奴遵旨!”

&esp;&esp;……

&esp;&esp;太宁帝在发愁粮草。

&esp;&esp;乌恒王庭缺衣少食,自家这边何尝不是。

&esp;&esp;照样缺这缺那。

&esp;&esp;户部指望不上,那就是通政司的傀儡。

&esp;&esp;萧成义能指望的只有少府。

&esp;&esp;现在,就连赋税,都是少府在收取,比起户部的官员用心多了。

&esp;&esp;今年本不是丰收年,难得的是,少府竟然能足额收取赋税。

&esp;&esp;只是,需要钱粮的地方很多。

&esp;&esp;朝议开始之前,萧成义先是见了少府家令一面。

&esp;&esp;“粮草足吗?北边战事所需粮草能否供应?”

&esp;&esp;“启禀陛下,粮草有些难处。满足了北边的战事,剿灭反贼的军队粮草就不够。”

&esp;&esp;“先满足北边的战事,务必将乌恒王庭赶出去。”

&esp;&esp;最好能赶尽杀绝。

&esp;&esp;一个乌恒王庭,让从无败绩的北军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还将先皇活生生气死。

&esp;&esp;这是国仇家恨啊!

&esp;&esp;至于反贼,一群乌合之众,迟早都会被剿灭。

&esp;&esp;萧成义叮嘱少府家令,“务必足量足额按时满足北边战事所需粮草,若是因为粮草供应不及时耽误了北边战事,朕拿你试问。”

&esp;&esp;少府家令有些愁。

&esp;&esp;“陛下,冬天来临,道路湿滑,路途上得耽误大量时间。加上沿途损耗,微臣实在不能保证足额按时将粮草运送到北边这战区。请陛下见谅!”

&esp;&esp;萧成义大皱眉头,“就没办法解决吗?实在不行,就征发民夫,多送几趟。”

&esp;&esp;“可是,京畿一地,大部分小民今年已经服过徭役。大冬天,来回几千里,这个时候大量征发民夫,不太合适吧!”

&esp;&esp;萧成义一心想要解决乌恒王庭,他做出决定,“京畿不行,就从别的地方征发民夫。或是让京畿小民,多服一轮徭役,抵扣明年的徭役。具体措施,你下去后好好思量,有了想法后递上条陈。争取尽快在朝议上通过,明发旨意征发民夫。”

&esp;&esp;“诺!”

&esp;&esp;少府家令领命。

&esp;&esp;冬天征发徭役,对朝臣们没影响。

&esp;&esp;少府家令将条陈递上去后,很快朝臣就一致通过,民发天下。

&esp;&esp;转眼间,京畿一地的小民,哭爹喊娘,惨不忍睹。

&esp;&esp;大冬天服徭役,而且来回几千里远,去的地方是比京城更冷的北边。

&esp;&esp;此去,怕是有去无回,多半会死在路上。

&esp;&esp;一时间,京畿,以及京畿附近的几个州府,可谓是民怨沸腾。

&esp;&esp;太宁帝萧成义听不到民怨,他一心惦记着北边的军事。

&esp;&esp;也没人将这些民怨告诉他。

&esp;&esp;朝臣们都是揣摩人心的高手。

&esp;&esp;明知道皇帝着急北边的军事,还给皇帝添堵,会不会做官?

&esp;&esp;区区民怨,又算得了什么?

&esp;&esp;哪年没有民怨?

&esp;&esp;年年有民怨,也没见出什么事。

&esp;&esp;……

&esp;&esp;富贵山庄。

&esp;&esp;王元娘坐在屋檐下做针线活,她妹子王三娘抱着孩子哄着。

&esp;&esp;今年夏天的时候,王元娘和沈小哥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一个大胖小子,将王沈两家人都高兴坏了。

&esp;&esp;两家人都特意赶到富贵山庄,凑份子钱,给孩子办了个满月酒,极热闹的。

&esp;&esp;王三娘的手艺还是差了些,工坊没要她。

&esp;&esp;本以为没了希望,一转眼,她却在南北杂货铺找到了一份活计。

&esp;&esp;今儿轮休,她就在姐姐姐夫家里帮忙带孩子。

&esp;&esp;院门被敲响。

&esp;&esp;有来往于村里和富贵山庄的老乡,为王元娘带来口信。

&esp;&esp;“元娘啊,官府征发徭役,你爹那身体,去了怕是活不成。你兄弟王大壮要替你爹服徭役,官府也认可,说你兄弟已经成丁。可你爹不舍得,大冬天的,听说这回要去北边输送粮草,来回几千里远。”

&esp;&esp;“往年干这活,多少壮小伙子都没活下来。你爹让我给你带口信,你能不能回去一趟,把你兄弟拦着,你兄弟就听你的。你爹说了,这次徭役他去。”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