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凌长治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esp;&esp;然后……
&esp;&esp;石温同凌长治,这对舅甥,在朝堂上公然斗了起来。
&esp;&esp;双方各不相让,都是你死我活的态度。
&esp;&esp;私下里,舅甥二人互相派人传话,都希望对方退让。
&esp;&esp;退让协议还没达成,前方局势发展得令人瞠目结舌,双方都顾不上内讧。
&esp;&esp;乌恒左王部被阻挡在京畿之外,这本是好事,也是好消息。
&esp;&esp;这使得石温在朝堂上说话分量蹭蹭蹭往上增长。
&esp;&esp;皇帝对他越发信任有加。
&esp;&esp;石温志得意满,看向凌长治的目光,犹如在看一个三岁小儿。
&esp;&esp;外甥啊,你和本侯斗,还嫩了些!
&esp;&esp;凌长治报以冷笑!
&esp;&esp;气煞人也!
&esp;&esp;改明儿将亲弟弟凌长峰打一顿出气!
&esp;&esp;打了凌长峰,再重整旗鼓,再和石温大战三百回合。
&esp;&esp;石温水涨船高,连带着改变立场,支持石温的皇后仲书韵,也重新获得皇帝的宠爱。
&esp;&esp;本来,一切都很美好。
&esp;&esp;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esp;&esp;只是……
&esp;&esp;众人都高估了北边前线的局势。
&esp;&esp;青州兵马败退。
&esp;&esp;豫州兵马在石腊的的率领下,无心战事。
&esp;&esp;凉州刺史刘章病情加重,凉州兵马人心惶惶。
&esp;&esp;讨虏大将军崔大人消极怠工……
&esp;&esp;所有的事情,全都凑在了一起。
&esp;&esp;反观乌恒兵马,因为左王部突破大魏防线,全军士气高涨。
&esp;&esp;一鼓作气,直冲边关防守较弱的关口而去,一举突破大魏防线,杀入关内,直冲京畿,要和左王部汇合,攻打大魏京城。
&esp;&esp;占领大魏江山指日可待!
&esp;&esp;战事,急转直下!
&esp;&esp;乌恒兵马势如破竹,京畿兵马有限,肯定不是对手。
&esp;&esp;京城即将被包围。
&esp;&esp;怎么办?
&esp;&esp;太宁帝萧成义接连数道旨意,让边关将领赶紧率军驰援,务必拦住乌恒兵马。
&esp;&esp;绝对不能让乌恒兵马攻入京畿,更不能打到京城城下。
&esp;&esp;平武侯石温一声p。
&esp;&esp;大好局面,一朝尽毁!
&esp;&esp;之前的努力,全都成了泡影。
&esp;&esp;太宁帝萧成义惊慌失措,接连催促他,给他下了死命令,保住京畿,保住京城。
&esp;&esp;如果做不到,提头来见。
&esp;&esp;皇帝的信任,也是一把双刃剑。
&esp;&esp;尤其是国难当头的当下。
&esp;&esp;平武侯石温,一夜之间,头发白了一半。
&esp;&esp;兵马粮草!
&esp;&esp;他需要大量的兵马粮草,才能在京畿以外,建立起有效的防御。
&esp;&esp;可是兵马粮草从何而来?
&esp;&esp;兵马都在边关前线,也不知那帮骄兵悍将,会不会掉头驰援京城。
&esp;&esp;指望不上,就只能指望现有的,手中握着的资源。
&esp;&esp;萧逸首当其冲,所有人都不允许他继续闲着。
&esp;&esp;他必须承担起责任。
&esp;&esp;……
&esp;&esp;燕云歌同萧逸乘坐马车回京城。
&esp;&esp;路上兵荒马乱。
&esp;&esp;已经出现了逃兵灾的人,有穷有富,还有从京城逃出来,打算去南边躲避兵灾。
&esp;&esp;一路上,人哭马叫,乱糟糟。
&esp;&esp;他们的马车逆向行驶,是路途上少有的朝着京城而去的车队,自然引来了不少目光。
&esp;&esp;有人好奇,有人麻木,有人看好戏……
&esp;&esp;还有人斗胆拦住车队,质问道:“京畿兵灾再起,为何你们在这个时候进城?难道京城比南方更安全吗?”
&esp;&esp;很多人停住脚步,等待着答案。
&esp;&esp;如果京城比南边更安全,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也没必要逃离京畿,去到千里之外的南边?
&esp;&esp;车门打开,萧逸露面。
&esp;&esp;他面无表情,眼神透着凶悍,却足以让人信任。
&esp;&esp;“家人就在京城,岂能弃家人,自行逃亡。尔等要逃尽管逃,为何要管他人闲事!”
&esp;&esp;“看你们的车队规模,定是大户人家,消息一定灵通。如果京城安全,我等小民也不必疲于奔命,逃往人生地不熟的南边苟活。不如掉头,随着你们的车队,一起进京城。”
&esp;&esp;“京城如今只剩下禁军,以及少量南军。这点兵力,何来安全可言!”
&esp;&esp;“公子的意思是,这次京城危矣!”
&esp;&esp;萧逸冷着脸,“赶紧逃命去吧!”
&esp;&esp;话音一落,众人作鸟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