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匿名信(1/2)

<dt css="rd">

&esp;&esp;“这可是匿名信,你还拆!”

&esp;&esp;黑夫按着季婴伸向草绳的手,厉声呵斥了他,同时也注意到,利咸做出了和自己一样的举动,但见黑夫已阻止季婴,他便默默地退了回去。

&esp;&esp;“我……”季婴被二人的反应吓了一大跳,愣神半响,也终于想起了上一任老邮人对自己的嘱咐,顿时满头大汗。

&esp;&esp;原来,秦国律令专门规定:若是收到了匿名信,不得拆看!若是拆看,便是触犯法律,要罚二甲……

&esp;&esp;方才若是季婴手贱拆开了信,那他可要付出两千多钱的罚款了,和亭长一样,作为基层公务员,邮人也是有基本工资的,但一年下来也只有五十石的口粮。按照今年秋后降下来的粮价“米石四十”来算,要不吃不喝白干一年才能缴清。

&esp;&esp;“还好,还好,不然就惨了。”

&esp;&esp;季婴在那擦汗庆幸,黑夫则接过了他手中的木牍信件,皱眉查看了一番。

&esp;&esp;因为秦国接力式的邮传系统,检查很严密,基本不会让一封匿名信在多个地点间传送。所以这封信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季婴送信中途,被人偷偷投进来的。

&esp;&esp;里面的内容黑夫虽然不知,但多半是一封举报信!想要借邮人之手,交到官府手中。

&esp;&esp;别看秦国律令严苛,鼓励百姓告奸,但同时也对告状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一旦所告不实、夸大,就要面临“诬告反坐”。

&esp;&esp;所以对于匿名举报信,秦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若是听从信中举报,抓人处刑,恐怕整个秦国都会人人自危,所以不能鼓励这种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攻讦之风,对于匿名举报信,一概不予受理!甚至连看一眼都不行……

&esp;&esp;除非,你已将投书之人抓获,这才能打开信件,对比证词,问个明白。

&esp;&esp;“季婴,你可知这是谁投进来的?”黑夫问道。

&esp;&esp;“我哪知道……”季婴很是冤枉,“我直到方才,才知道背篓里有这么一封信。”

&esp;&esp;“亭长,既然没抓到投书之人,还是烧了吧。”

&esp;&esp;利咸和黑夫一样,知道这条律令,律令上建议的处理方式,就是“燔之”,这东西留着也是个烫手山芋,管他里面写了什么,一烧了之,落得干净。

&esp;&esp;黑夫却似乎有自己的打算,他让众人稍安勿躁,又让东门豹去将蒲丈、小陶、鱼梁都喊到堂屋这边来,他这做亭长的,要开一个小小的全体会议……

&esp;&esp;……

&esp;&esp;一刻后,不大的厅堂内,几张草席上,坐满了湖阳派出所的全体成员。

&esp;&esp;求盗东门豹,亭父蒲丈,邮人季婴,亭卒利咸、鱼梁、小陶,加上黑夫的话,一共七人。

&esp;&esp;而他们面前的案几上,就摆着那封匿名简牍。

&esp;&esp;“事情就是这样。”

&esp;&esp;黑夫将这件事的经过简单地复述了一遍,目光扫向六人。

&esp;&esp;“如利咸所言,律令规定,若遇到匿名投书,又未能抓获投书人,切勿开启,焚毁为妙。”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