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css="rd">
&esp;&esp;魏福记!
&esp;&esp;好名。
&esp;&esp;良臣对纸上自己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表示很满意。
&esp;&esp;福记,听着亲切,叫着顺口,带有民族特色,又吉庆无比,堪称是买卖界的不二商标。
&esp;&esp;可以预见,在良臣的高瞻远瞩和强势背景下,不久的将来,魏福记的牌子定能响遍关内关外,最终传遍五湖四海,成为大明朝乃至藩属国家谕户晓的大品牌。
&esp;&esp;当然,魏福记不卖糖,不过有可能的话,也可以经营零售品。
&esp;&esp;可惜,名字是好,可良臣总觉得少点什么。
&esp;&esp;琢磨了半天,恍然大悟,少了什么?
&esp;&esp;少了“皇家”二字!
&esp;&esp;“皇家魏福记”可比“魏福记”听起来更气派,也更具有权威性。
&esp;&esp;为了五百两银子,万历能给高淮亲自题写店名。
&esp;&esp;良臣觉得自己出个六百两,万历指不准就能将“皇家”二字御批给他?
&esp;&esp;想想,不现实。
&esp;&esp;不是万历肯不肯的事,而是六百两太少。
&esp;&esp;万历那性子,真应了一句老话,叫钱越多多随你搞。
&esp;&esp;六百两买“皇家”商标肯定不行,至少得加个零,六千两!
&esp;&esp;还不行,再加个零!
&esp;&esp;良臣就不信了,砸个六万两,看看万历到底还是不是人。
&esp;&esp;同时,也打定主意,往后不管什么生意,清一色都得是“魏字头”,要将“魏”字充分体现在行行业业,并烙到天下百姓的灵魂深处去。
&esp;&esp;让他们知道,只要有个魏字,这家店的东西就是最好,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esp;&esp;饮水思源,魏家的买卖反哺的结果,自然是老魏家的都是好人啊。
&esp;&esp;开金铺,叫魏大福。
&esp;&esp;开珠宝,叫魏地亚。
&esp;&esp;开粮油铺,叫魏金龙。
&esp;&esp;开衣铺,叫魏维斯。
&esp;&esp;开鞋铺,叫魏达斯。
&esp;&esp;开香料铺,叫魏来香…
&esp;&esp;这样,等将来自己作古之后,怎么也能给子孙后人留几个叫得响的商标。就算一个留不下,能保个魏大福也好。
&esp;&esp;良臣对周大福这个品牌可是念念不忘的很,他绝不允许魏大福变成包子铺。高大上的黄金铺子才是他的首选。
&esp;&esp;不过,最好自己在世时能搞出大魏集团来最好。
&esp;&esp;这个可不是幻想,而是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esp;&esp;凭着二叔和巴巴,别说集团了,就是财团,良臣也能整出来。
&esp;&esp;真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esp;&esp;有个做九千岁的亲二叔真好。
&esp;&esp;这搁别人身上,也就想想。
&esp;&esp;也就良臣这里能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