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于是他去到了幽州,他开始等那他的那个徒儿。
&esp;&esp;这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esp;&esp;因为他算到自己的徒儿在不久的将来会身逢大难,家中被贼匪流寇所害。
&esp;&esp;但他却不能去阻止,因为因果不能改。
&esp;&esp;这也是天玑一脉祖训中那一条不能测算自己命运的祖训的由来。因为当一个人知道某些即将在他身上发生的厄运时,但凡心性正常之辈都会想着去改变些什么。
&esp;&esp;但天玑一脉却不能,强行干涉因果所能给人带来的只是更严重的后果。
&esp;&esp;所以他只有等待,亦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徒弟的父母被非人所害。
&esp;&esp;当时正值乱世,幽州又去长安遥远,故而贼匪横行。所以时不时便会有被贼人所害的难民流落于幽州的州郡玉水城。
&esp;&esp;他便在玉水城中等着,看着每一个来到这儿无家可归的孩子,在他们中寻找自己的徒弟。
&esp;&esp;而这样的乱世里,符合年方十四,父亡于贼。这一条箴言的孩童自然很多,可命照星殒的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
&esp;&esp;因为命照星殒,这种命格白了便是有可能会成为星殒的人。整个人族天下最盛世星殒也不过百人。
&esp;&esp;所以他等了许久,见过了许多家破人亡,自己却不能阻止。
&esp;&esp;因为每一个被他消灭的匪贼都有可能是他徒儿命里那个关键人物。故此他放任了这幽州匪贼三载光阴,终于有一天他在人群里发现了一个孩子。
&esp;&esp;一个命照星殒的孩子。
&esp;&esp;他很激动的询问了孩子的年龄,岁数。与他等的那个人如出一辙。他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孩子。他不疑有他,带着这个孩子便将整个幽州的匪贼尽数除去。
&esp;&esp;他把他当做对这几年的不作为的一种补偿,虽然这并不能真的给那些死在匪患中的人带去些什么,但多少可以让他感到心中稍慰那么一。
&esp;&esp;这固然有些自欺欺人,可当你知道了命运,却不能去改变时,便是一件这般悲哀的事情。
&esp;&esp;可不管怎样,他终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徒儿,他天玑一脉也终于有了传人。
&esp;&esp;这让他很欣慰。
&esp;&esp;他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天岚院。教他读书写字,教他修行天玑一脉的法术。
&esp;&esp;而他的这个徒弟很聪明,也很刻苦,亦很孝敬他。
&esp;&esp;对此他很满意。
&esp;&esp;所以他在这个孩子修行的第三个年头,便把自己的传承星灵授予了他。
&esp;&esp;因为有些大事要发生,有些劫难将要降临,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折损寿元去推算,去为未来布局。这时天岚的责任,也是天玑的宿命。
&esp;&esp;而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着自己的徒儿成长起来。
&esp;&esp;但许多事情便在他把星灵传承给自己徒儿那一刻起,变得不一样了。
&esp;&esp;他渐渐感受到了来自天地间伟力的斥责,那是因果的反噬,而他本就因为一次次推算而不堪重负的身体,在这样的反噬下,也日复一日的愈发虚弱。
&esp;&esp;起初他并没有想明白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噬,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算到了什么。那一刻他才幡然醒悟,他找错了自己的徒儿。
&esp;&esp;但他的徒儿很好。努力、上进,又懂得孝顺他。
&esp;&esp;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自然舍不得将这些告诉他的徒弟。
&esp;&esp;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逆天改命!
&esp;&esp;殷黎生很聪明,亦很刻苦。研习命理也颇有成就,连观星台的太白道人也对他赞赏有加。这样的徒弟,天玑觉得没有理由不能成为他的传人。
&esp;&esp;于是他尝试着独自承担下这一切的反噬,以自身强大的修为去抵御这天地间浩瀚的因果之力。
&esp;&esp;但最后他失败了。
&esp;&esp;他的力量来自于因果,他想要打败因果。就好比一个人想要用手将自己举起,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esp;&esp;在无数次尝试之后,他终于明了了这个道理。
&esp;&esp;可他依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徒弟。
&esp;&esp;因为改变这样现状的唯一办法便是收回自己的传承星灵。而这时的殷黎生已经在天岚院修行了八年,他的传承星灵已经与殷黎生体内的灵力融为一体,收回传承星灵便意味着要废去殷黎生的一身修为。
&esp;&esp;看着那个没日没夜的修炼,梦想着继承他的衣钵的少年,天玑如何也没办法告诉这个少年事情的真相。所以他选择了独自承受因果的反噬,只希望自己的这个徒儿能够早一日修成星殒。
&esp;&esp;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这个徒弟比他想象中还要聪明,竟然在研究命理时察觉到了蛛丝马迹。
&esp;&esp;故此他盯着眼前这个少年问道:“你算到了什么?”
&esp;&esp;“我命不对。”年轻的殷黎生这般道。“师傅曾你的徒弟是年方十四,父亡于贼,流于玉水,命照星殒。”
&esp;&esp;“当年我遇见师傅时确实才十四岁,也确实流亡幽州州郡玉水城。至于命照星殒,我还算不到,但料想师傅不会看错。可有一,师傅与我都错了。”
&esp;&esp;“那一年我与父母失散与匪患中,待到匪患退去,我在残破的家中等了许久,也未有等到他们回来寻我,我以为他们是死了。师傅也以为他们死了。可我算了一卦,却知我父母健在。虽然不知道当初他们为何未有回来寻我,可他们确实还活着。”
&esp;&esp;到这里,殷黎生脸上的神色不禁有些复杂。
&esp;&esp;按理听闻本以为已经死去父母尚还健在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这也便意味着他无法成为眼前这个他向来崇拜的男子的徒弟。一想到这里他的心头便泛起阵阵不舍,不过当他看到男子如此虚弱的模样时,他这样的不舍,很快便被某种坚定所替代。
&esp;&esp;“师傅曾过,天岚一脉,向来苍生为上。而天玑又是天岚一脉最至关重要的一脉。天玑的传人向来由因果所定,我固然能学得天玑的命理之数,可没有这份因缘,我至死也成不了天玑星殒,难道师傅就忍心让天玑一脉就此断送吗?”
&esp;&esp;“故此!还请师傅。收回你的星灵吧。”他本以为失去自己八年的修为与天岚院真传弟子的身份会是一件让他很痛苦的事情。可莫名的,当他出这番话时,他的心里却忽的变得轻松了几分。
&esp;&esp;眼前这个少年眸子里的坚定,竟让这位纵横天下的星殒的心底生不出一丝拒绝的念头。但他还是有些犹豫。“可是你这八年苦修便会一朝化为乌有”
&esp;&esp;“师傅也曾过我命照星殒,既然我注定成为星殒,那早上八年亦或者晚上八年又有何分别?”
&esp;&esp;“可”男子还想再些什么。但那少年却抢先一步再次道。
&esp;&esp;“师傅,天命何其重,我命何其轻!我受不起这天命,强加于我,无论于天岚还是于我都没有半分好处啊!”
&esp;&esp;男子一顿。像是猛地想起了什么,终于是颔首应了下来。
&esp;&esp;是啊。
&esp;&esp;天命何其重,我命何其轻。
&esp;&esp;天玑一脉,哪一位又不是死在这沉重的天命下呢?
&esp;&esp;既然如此,这天玑一脉为何还要传下去。
&esp;&esp;
&esp;&esp;倘若一定要传,那就找一个受得住天命之人吧!
&esp;&esp;男子那向来温润的眼眸里忽的闪过一丝厉芒,一个可怕的想法在那一刻浮现在他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