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2)

因为大庄朝廷那边并不如何重视武将,为了能够从朝廷要来足够多的军饷,现在武将写战报,都往严重里写,敌军三百是三千,敌军三千,他们敢说是三万,死伤一百人,能说是死伤近千人。

卖惨和夸张于一体,要是个不知道内情的人,骤然看见大庄朝廷内部的战报,恐怕会以为边关马上要被打穿了。

镇西军那头的战报,向来是走朴实无华风,谢叶瑶算是镇西军出身,她承继了这种良好传统。

江易周很喜欢这种战报,不会人有多大胆,就吹数字有多大。

苏破玉也是镇西军出身,江易周想,她的战报风格应该也差不多,显而易见,这种战报风格,非常不招朝廷喜欢。

跟乱贼的一仗打得很漂亮,谢叶瑶只带了五百人,局面几乎一面倒。

谢叶瑶手底下的兵,那是职业军人,一个个全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而那些乱贼,即便有了小一年的作战经验,更是打过好几场仗,也没法跟正规军比。

最后结果就是乱贼的头领杀了,俘虏了六百余人,剩下的人全杀了,谢叶瑶这边伤亡三人。

江易周在战报后头写下赏赐,以及对伤亡士兵家属的补偿,还有她之前定下的清江城烈士碑,一定要将死亡士兵的名字记上去。

写明他们是为了保护清江城而死。

烈士碑是之前江易周的一个想法,她是觉得,想要提高军队凝聚力,这些步骤绝对不能少。

现在军队里读书的士兵很少,大多数都是得过且过的混子,谢叶瑶带的精兵不算,大多数士兵,素质跟街头混混差不多。

想要改造他们,让他们在战场上悍不畏死,必须多管齐下,拉练的时候喊口号,提高军队待遇,以及让他们死后能有好名声,是目前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几个法子。

对了,还得给那些有烈士的家庭,送去“烈士之家”的牌匾,凭借此牌匾,每个月官府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人的口粮。

大庄对伤残士兵的待遇,官方没有太明确的标准,士兵在前线死了,家中能得到多少补偿,全看主将为人如何。

主将人好,待遇就好,主将人不行,想靠朝廷是绝不可能的。

朝廷连军饷都不想发,有的是法子克扣那点儿补偿。

江易周想要省事儿,照抄朝廷的规章制度都做不到,她只能从头开始,自己建立一套制度。

谢叶瑶这一战出现的非常及时,伤亡人数少,可以让官府的人先熟悉一下步骤,等之后出现大规模战斗,死伤人数多,执行补偿的时候,动作可以娴熟许多。

封好战报,江易周听见外头传来一阵阵的嘈杂声。

好像是有人惊呼,仔细听能听见,是前厅的婢女在喊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