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节(1/2)

她特别喜欢绣满花朵的书包,上面的大花花多漂亮啊。有红的粉的,非常符合安定公主的审美。

“我们不能光看好不好看啊。”李弘拍了拍书包,这个牛皮书包质地挺结识的,“皮革防水,下雨不会淋湿课本。”

萧靖赞同道:“你哥说得对,真皮的多漂亮啊。”

搁在后世,这样的手工真皮书包没小几千搞不下来。比起花团锦簇的包包,萧靖同样更喜欢纯色的真皮包。

开学前一日

萧靖确定入学的生员名单,学生的年龄跨度不大,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才五岁。说是技术学院,其实第一批学生更像是一群小学生。

大唐技术学院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

没有小学的学历,去南翔都不肯要你啊!

各方对于这出学堂的态度,更多的是试探和质疑。要不是看在圣人出了两位皇子和一位皇女,宗室们说不定都不愿意来。

宗室里的好苗子大多去国子监读书,再不行去弘文馆。

什么叫技术学院?

听都没听说过。

萧淑妃给女儿报了名,她在开学前收到一份入学通知。大意是这样的:

【尊敬的家长们和同学们:

热烈祝贺大唐技术学院正式开课!

每日的上课时间为上午辰时四刻(八点),不可迟到。上午安排三节课,每节课时长三刻钟,下课后休息一刻钟。第二节 课后安排课间操时间,锻炼后有课间餐,会提供牛乳、小面包等小食。

中午由学校饭堂统一提供饭食,有可供学生休息的宿舍,被褥和床铺需要自带。午休为一个时辰,下午安排一节课,申时(下午三点)放学。

校内有小卖部,会售卖部分生活用品和小食。请学生自备零钱,不设找赎。】

义阳公主坐在萧淑妃的身边,看着通知里面说的话儿,觉得外面的学堂特别有趣。她长这么大个人,从未在外面吃饭睡觉呢。

学校饭堂会提供什么样的饭呢?好不好吃?

李下玉心想,应该会好吃吧。她打听到五弟也去上学,贤妃再怎么荒唐,也不可能坑自己亲儿子啊。

“你傻啊,有一种东西叫做开小灶。武氏那么精明的人,李弘的待遇肯定跟你们不一样。”萧淑妃不信,“我到时候命人给你送饭,你不用吃饭堂的,外头的野路子不干净。”

“阿娘,可是耶耶知道,会不会觉得我这样不好。从宫中送东西出去,来回太麻烦了……”

“不麻烦,你娘我早想好对策。”

萧淑妃得意一笑,她知道圣人的性子,对孩子们是最疼爱的。她把女儿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跟你耶耶说了,你饭量大,一个顶俩。我怕你吃不饱,所以让人专门给你送饭。”

李下玉:“……”

哦。

您可真是我亲娘啊。

呜呜呜,小仙女的形象毁了。

作者有话说:

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我突然发现李治给儿子们起名字,上不上心真的差很多。

李忠、李孝、李廉,大概是那种美德类名字(但是更适合当臣子)。

李上金和李下玉,这两个名字不是我编的,是李治起的。估计这两个孩子出生日子相近,而且李治那时候缺钱?

等到阿武的孩子们,李弘李贤李显李旦……瞬间逼格高了好多,感觉是可以当皇帝的好名字。

李治不头疼(51)

◎武贤妃送儿子上学◎

郭家

武家三囡在永徽二年生下一个男娃, 大名叫郭纯,小名叫做纯哥儿。纯哥儿今年虚岁五岁, 勉强能算“外戚”那一类, 符合技术学院“五岁及以上”的招生标准。

三囡跟丈夫郭孝慎商量,要把孩子送去技术学院读书。

“娘娘仁厚,愿意让纯哥儿跟宗室子弟一起上学, 这是他的福气。”三囡打定主意,“以我们家的门第,纯哥儿上不了弘文馆和国子监, 他自幼跟着代王, 以后的日子总不会差的。”

“是啊。”

郭孝慎同意,他觉得贤妃娘娘真是太善良了。

他这些年在长安代理售卖《大唐周报》,挣下一大笔钱, 成为坊间有名的人物。武贤妃说要将活字印刷术推广出去, 他是支持的。

这本来不是他的东西,他占得先机挣钱,已经很不错了。

做人要知足。

很快,国内涌现了一大批报纸,什么《南方周报》《边塞周报》,甚至有闺阁妇人们爱看的女性小报。各个书商争相引入活字印刷的技术,这样印出来的书籍又快又好, 书的价格被降下来了,一批以抄书为职业的读书人被淘汰。

倒是有一批有想法的年轻后生,纷纷向报社投稿,使得出版业迅速兴旺起来。

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 挣钱倒是其次, 关键是享受那种“刊登出版”的荣耀。推举入仕的过程中, 竟然新增加了一项考核标准,比如——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