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节(2/2)

牟斌神色一凛,陛下此言何意。

萧靖接着说道一句:“……朕不想看到人不明不白地死了,跟从前那个什么太监一样。”

什么太监?

牟斌半晌才反应过来, 万岁说的,可能是好多年之前的旧事。当年的牟斌尚且不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只是下面跑腿的喽罗。

他听锦衣卫的老人讲过,惹谁都不要惹天家的两口子。

“……尤其是那位, 枕头风一吹, 泰山五岳都要倒!”老同事说着, “我们当个聋子和瞎子,全听上面行事就行。那位要弄死一个太监,太简单了,事后还得我们去给她扫尾。”

“人是在哪里没的?”好多年前的牟斌问。

“太液池,锦衣卫发现的时候,人已经泡到两倍大,我们的人悄悄把尸身拿去埋的。后来那边夜里风声大,跟人哭号似的。主子去祭了一场,说何鼎是忠臣。说来也奇怪,主子祭祀之后,风声就停了……”

忠臣落到这个下场?

怪谁?

怪何鼎不自量力得罪张家,怪张皇后得宠,还是怪皇帝纵容妻子行事?

牟斌站着乾清宫的空地上,缓缓地退出来。他直起腰背,突然意识到当今万岁和先帝不是一样的人。

两位国舅爷在京城为非作歹,牟斌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早有耳闻。他权当听不见看不见,成了聋子瞎子才好。

可是现在万岁想让他听见,想让他看见。

他不能再做一个聋子瞎子。

“来人,把郑旺关押起来!”牟斌带着一群年轻的锦衣卫,提着绣春刀要去东安门抓人,“证物收集起来,不许出一丝纰漏!”

他厉声喝道:“谁都不许捣鬼!谁要是敢把证据损毁,把证人害死,那就拿头来见!”

辗转经过锦衣卫的手,那封万民书最终去到皇帝的御案,被他拿到朝堂之上。皇帝看着底下的那么多臣子,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张家有姻亲关系,或是张氏兄弟举荐上来的官员。

今日他特意让人把张鹤龄和张延龄围在府里,不让二人来上朝。

“几位内阁大臣,互相传阅吧。”萧靖看向先帝留下来的三个辅政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都不是张家能买通的人。尤其是官至少傅的李东阳,他在先帝去世之前曾告过张家,因而蹲过锦衣卫的牢房。

三位内阁大臣看到这封血迹斑斑的万民书,上面写尽张家的罪行,霸占田地、劫取货物、招揽流氓、逼民为奴、杀害农户……这一桩桩一件件,书上密密麻麻地落满手印,每个手印都代表着一个百姓,愿意站出来举报张家的百姓。这一封万民书铺开在地上,字字泣血,足足能绕金銮殿一个圈,这上面到底有多少个人在请愿?

数不清了。

应当不止万人!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内心发凉,张家压迫百姓太甚,俨然已经引起民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怨到达极高的程度,会引起什么后果?

没有人愿意去想这个后果。

万岁坐在上首,把所有大臣的表情都尽收眼底。有人是后悔,有人是痛恨,还有人是害怕,有人竟然偷偷窃喜。

有一个大臣站出来:“陛下,请彻查张家一案,案情不水落石出,无法给天下万民以交代!”

另一个大臣说:“陛下,臣认为张家一案乃郑旺一片胡言,请处死郑旺!”

“陛下,郑旺死不足惜,然民怨沸腾,如何能解?”

“陛下……”

“陛下……”

就在朝堂上的官员吵作一团的时候,突然有内臣从太和门穿过,大喊一声——

“急报,急报!”

“陛下,地方急报荆、襄、南阳、汉中、西安、商洛等地有流民二十三万户,约七十三万九千余人!更有余者过十万,已经往京城方向来!”

流民的消息一出,瞬间把在场众人都震住了。郑旺状告张家,往小而论,还能说是个人恩怨,毕竟万民书这张东西,有人说它是真的,有人不信,偏说是郑旺伪造出来的东西。

而流民的消息应当是真的!地方官员绝对不敢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

“你们都听到了?”萧靖收回万民书,他对了一下上面的人和地名,“寿宁候和建昌侯侵吞田地,百姓流离失所,此事朕不知道是真是假。然而这封万民书上面请愿的百姓,多为二者治下,云:欲逃往荆襄等地山区。”

万岁大声质问:“荆州和襄阳,难道从天上掉下来七十万人吗?流民从哪里来的?他们会不会在当地找不到吃的,全部跑到京城来了?”

他气不过,继续骂人:“那么多张嘴,你们让他们上哪儿吃饭?上你家还是我家?”

大臣们面面相觑,即使有人是张氏一党,如今也不能说出反驳的话。天上掉下来那么多流民,不是一千两千,不是八万十万,而是整整七十几万!

若是七十几万的军队,指不定能掀翻一个皇朝。

众人不由得深思下去,流民泛滥的人祸,莫非真的是张家兄弟造下的孽?谁叫他家在弘治一朝最得宠,分的土地多?

连姓朱的宗亲都比不过张家,比如仁和大长公主也不过是五百多顷土地。

而张家两兄弟得了一万多顷赐地。

萧靖表示:流民这个锅,谁背都可以,反正他肯定不背。有本事你们让先帝背锅,先帝背不动,就让户部背,户部背不动,就让张家两位侯爷背。

他问:“户部可有钱粮去赈灾?”

“户部如今有一百余万太仓银。”户部尚书站出来,战战兢兢地回话,“今年秋收不好,交上来的税少了几分。”

一百多万两白银要想喂饱七十多万张嘴,那是杯水车薪,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