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975节(2/2)

&esp;&esp;而他严庄是薛白的人,他之所以没选择归附史思明,没别的原因,被薛白打怕了。薛白有一种“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可怕能力,在他最为自信的时刻毁掉了安禄山,成了他一生难以释怀的阴影。当投降史思明的念头再一泛起,他就想到若再被薛白俘虏的下场,于是,依旧选择了奉行使命。

&esp;&esp;他没有把秘旨交给乌承恩,是认为事不密则不成。彼时史思明称帝在即,士气正旺,乌承恩一旦得了秘旨,联络部将,有可能走漏消息。而且薛白不太情愿封乌承恩为范阳节度使,反而更看重能否拖延史思明。于是,严庄把拖延史思明的步伐、削弱其实力奉为第一要务,唯有等到史思明出现颓势,才会墙倒众人推。

&esp;&esp;今夜程昂突然来访,严庄差点就交了底。

&esp;&esp;此时回想起来,程昂似乎在掐他的时候看到了床下的人,那烛台落地的瞬间,程昂按住了他的嘴,不让他吐露实情。

&esp;&esp;“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esp;&esp;严庄在心里喃喃着,不停地自省。

&esp;&esp;许久,他感到危机过去了,才敢起身,抬眼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道:“我已尽力了,雍王早些做好史思明南下的应对吧。”

&esp;&esp;

&esp;&esp;同一个夜里,远在千里之外的蜀郡,薛白的使者已快马赶到了严武的军中。

&esp;&esp;来的是姜亥,作为薛白身边对朝廷“反意”最重的人,姜亥此来,显然是代表了薛白的某种态度。

&esp;&esp;他催促严武之时,也显得十分强势。

&esp;&esp;“这次,朝廷绝不容许叛军渡过黄河,东都绝不能再次陷落。雍王决意毕全功于一役,平定史思明。要做到这一点,如何还能让太上皇在蜀郡擅自布告一些不利于大局的旨意?”

&esp;&esp;话到这里,姜亥眼神中闪过凶狠的目光,道:“就是绑,我们也要将太上皇绑回去!”

&esp;&esp;严武却道:“此事不那么简单。”

&esp;&esp;“怎地?”姜亥道:“你若不敢请回太上皇,我来!”

&esp;&esp;“吐蕃进犯了。”严武道,“此事我已详细写下,遣快马报于雍王,算时间,信使也到长安了。”

&esp;&esp;

&esp;&esp;长安。

&esp;&esp;夜深,颜真卿还在烛火下伏案公务,忽听得家人道:“阿郎,郎婿来了。”

&esp;&esp;“这般晚?”

&esp;&esp;颜真卿才抬起头,已见薛白走了进来。

&esp;&esp;私下里,两人从不以官职相称,一直都是师生、翁婿的态度说话。

&esp;&esp;“深夜来,可是出了大事?”颜真卿道:“洛阳?”

&esp;&esp;“丈人放心,史思明还未南下。”薛白道:“此番,严庄做得不错,凭一己之力拖住了叛军。”

&esp;&esp;“要想御敌,还是得尽快请回太上皇啊。”颜真卿道,“欲定天下,先定人心。”

&esp;&esp;“西面出事了。”薛白道:“吐蕃进犯,此前就发兵攻陷了陇右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诸地,如今又陷了石堡、百谷、雕窠三城。”

&esp;&esp;不止于此,他说着,从袖子中拿出地图与信报,摆在颜真卿面前。

&esp;&esp;“剑南方向,柘州、静州、岷州等地亦受到吐蕃军的威胁。南诏似乎也复叛了有南诏人随吐蕃军攻打文川、方维、邛崃等地。”

&esp;&esp;“屋漏偏逢连夜雨啊。”颜真卿叹道。

&esp;&esp;薛白道:“可另一方面,朝廷分明还收到了吐蕃的国书,奏请出兵替我们平定叛乱。”

&esp;&esp;颜真卿抚须道:“必是想使大唐放松警惕了。”

&esp;&esp;薛白道:“丈人从陇右回来之后,马上就遇到了安禄山的叛乱。我还未来得及与丈人聊过当时吐蕃之事。”

&esp;&esp;颜真卿点点头,缓缓说了起来。

&esp;&esp;“此事你也有所了解,苏毗部不甘被吐蕃征服,联络了哥舒翰,欲归顺大唐。我们遂借此联络了吐蕃九大臣中的朗梅色、末东则布,他们在亚著贝擦刺杀了尺带珠丹。”

&esp;&esp;薛白不出意料,道:“换言之,也就是在安禄山叛乱差不多的时间,吐蕃也发生了变乱。”

&esp;&esp;“不错。”颜真卿道,“可就前阵子苏毗部传来的消息来看,吐蕃平定叛军要比我们快得多。吐蕃大将达扎路恭是个能人,他杀了朗梅色、末东则布,在我们抵御安禄山的时候,他还平定了苏毗的叛乱,扶立了只有十岁的赤松德赞。”

&esp;&esp;“那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太上皇、忠王拖后腿?”薛白道。

&esp;&esp;这样指斥乘舆的话,颜真卿并不回答,只忧心忡忡道:“达扎路恭不可小觑,他见我大唐内乱不断,已起了觊觎之心,今后,西边的局势恐怕不会安宁了。”

&esp;&esp;“更让人头痛之事,我们那位太上皇,借着吐蕃东侵,大肆册封节度使,丝毫没有放权的意思。”

&esp;&esp;薛白显然是对李隆基十分恼火,虽极力抑制,却还是时不时透出他的火气来。

&esp;&esp;他铺开地图,指点着,耐着性子给颜真卿说蜀郡近来的旨意。

&esp;&esp;“先是,他为了防备我们通过蓝关道取得粮草,下旨罢免了南阳太守鲁炅,以永王李璘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以贺兰进明、杜冕、李抱玉、白元光、郭英乂等人在梁州、商州、许州、宋州、徐州等地封锁关中。其后,大肆许官,以对抗吐蕃之名,征发蜀地男丁,这是做什么?”

&esp;&esp;颜真卿看着地图默然了下来,知道太上皇这确实是想要武力夺权了。

&esp;&esp;对此,他其实能够理解。

&esp;&esp;李隆基已经下过旨意,将皇位传给李亨,并否认了薛白的皇孙之名、斥责李琮。如今李亨虽降,李隆基却不想丢掉面子,或者,是为了维护大唐宗社不落于外人之手,总之是剑拔弩张。

&esp;&esp;“这里是两桩事。一桩,是吐蕃南侵;另一桩,是太上皇决意夺权。”

&esp;&esp;许久,颜真卿终于开了口,指了指地图,叹道:“这一桩,我来办吧。”

&esp;&esp;他手指点的是地图上吐蕃的位置。

&esp;&esp;薛白便问道:“丈人有办法?”

&esp;&esp;“姑且一试吧。”颜真卿道:“此事或许还落在那个当年被你擒获的吐蕃公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