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果然,郭晞脸色一变,不再像方才那般傲慢了。
&esp;&esp;“这次的事,会牵扯到郭家?”
&esp;&esp;“说吧。”李泌道,“与郡主有几次往来?商议了什么?”
&esp;&esp;“当时我阿爷不是因为郡主才起兵的,完全是因陛下不肯承认李氏子孙的身份……还有就是,和政群主为了向阿爷证明此事,告诉阿爷,她与陛下有私情。”
&esp;&esp;“何意?”
&esp;&esp;“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esp;&esp;李泌道:“与其让陛下查到郭家牵扯到了和政郡主一案,倒不如让郭公主动向陛下交代。你回去之后,请郭公上书一封,详叙因由如何?”
&esp;&esp;“交代什么?我阿爷已无权无职,该付出的代价全都已经付过了。”
&esp;&esp;“你可知今日又有几人被抄斩流放?!”李泌拿出宰相的威风叱道,“郭家也想落得这等下场吗?!”
&esp;&esp;郭晞并不想听李泌的,但他不如李泌聪明,很快便被吓到了,几句话之后,还是答应会向郭子仪传话。
&esp;&esp;可他不知,李泌这么做,是为了让郭子仪出面平息事态。
&esp;&esp;之前,郭子仪牵扯到谋反大案,可薛白并没有杀他,为何?
&esp;&esp;不是薛白宽仁,而是因为郭子仪在朔方军中的威望太大了。薛白也忌惮引起边军巨变,于是息事宁人,只将郭子仪圈禁在长安。
&esp;&esp;换言之,郭子仪依旧是李泌手上一个极有份量的筹码,让郭子仪求情可以让薛白慎重考虑还要不要把案子扩大化。
&esp;&esp;李泌的布置远不仅于此。
&esp;&esp;他还写信给了李光弼、封常清、颜杲卿等封疆大吏,以及闲居在家乡的颜真卿,请他们上奏规劝天子。
&esp;&esp;目的是让薛白知道,支持李唐的势力依旧很强大。
&esp;&esp;他这边接连布置,很快,薛白也一一有了应对。
&esp;&esp;先是郭晞。
&esp;&esp;就在郭子仪上表的次日,有两人拜访了郭晞,递给了他一封帖子。
&esp;&esp;“讲武堂?这是什么?”
&esp;&esp;“大唐军官学堂。郭将军若想重返沙场,继承父辈荣勋,只需要在讲武堂就学两年,诸试都能通过,则可官复原职,重新掌兵。”
&esp;&esp;说话的是岑参,穿的是一身军袍,显得雄壮英武,让郭晞不由心生羡慕。
&esp;&esp;可他还是不太相信,道:“真的?像我这等铸下大错之人……”
&esp;&esp;“这是圣旨,天子之言,岂有假的?”
&esp;&esp;与岑参同来的另一人名叫武就,一脸的络腮胡,看着是个凶猛大汉,却有着沉稳多智的眼神。
&esp;&esp;郭晞不知此事代表着什么,不敢当即答应下来。
&esp;&esp;正犹豫间,岑参问道:“你可知我此间在何处任职?”
&esp;&esp;“何处?”
&esp;&esp;“曾在西域数年,归京后在鸿胪寺,负责打探诸国情报。”岑参道,“你可知这些年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而吐蕃内讧,就在两日前,陛下已放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归国了。”
&esp;&esp;郭晞眼神一变。
&esp;&esp;他明白此事的意义,事实上,他还知道吐蕃公主在长安生下了一儿一女,虽从没说过孩子的生父是谁,他却有所猜测。
&esp;&esp;“赤松德赞这一去,西边必有变局。”武就道。
&esp;&esp;“不妨再告诉你一事。”岑参道,“正兴元年,有一支商队向西出发,同时给西域诸国带去了圣人登基的消息,可惜,西域的商路已被人控制,他们成了俘虏,被押往底格里斯河之后,发现那里建起了一个媲美长安的大城,名为巴格达,你可知它属于谁?”
&esp;&esp;“谁?”
&esp;&esp;“曾击败过高仙芝的大食人。”武就道,“安西都护府已上奏,整兵秣马,早晚要一雪前耻!”
&esp;&esp;岑参拍了拍郭晞的肩,声音激昂起来,道:“来讲武堂吧,待你重归沙场之日,多的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机!”
&esp;&esp;“可是……”
&esp;&esp;“没什么可是的,功名祗向马上取,方是英雄一丈夫!”
&esp;&esp;“不错,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郭将军难道没想过有朝一日功业胜于乃父吗?!”
&esp;&esp;岑参、武就不擅长花言巧语,但慷慨激昂最能打动郭晞。
&esp;&esp;经历了一场大变乱之后,大唐似乎开始从低迷中走了出来,渐渐恢复当初的豪迈之气。
&esp;&esp;“好!”郭晞终是大声应道:“我去!”
&esp;&esp;很快,他便在讲武堂中与世隔绝,也使郭家与朝堂上的纷争隔绝开来。
&esp;&esp;
&esp;&esp;李泌得知薛白把赤松德赞放回了吐蕃,便知让李光弼威慑薛白的想法落空了。
&esp;&esp;果不其然,就在郭晞进入讲武堂的当天,薛白下诏把剑南道节度使之职一分为四,像对待其它诸道一样把兵、民、财、法之权分开,加强了朝廷的掌控力。
&esp;&esp;紧接着,又在姚州设置重镇,任命了一人为姚州安抚使,在削了李光弼的民、财、法之权后,还减了他一部分的兵权。
&esp;&esp;新任的姚州安抚使名叫王天运,正是当年随薛白攻南诏的将领。
&esp;&esp;面对这一系列的改变,李光弼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