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2)

<dt css="rd">

&esp;&esp;这些西洋玩意儿可有可无的,何必为此关注海外诸国,甚至要派人漂洋过海去交流学习?

&esp;&esp;康熙对俩小孩的疑惑并不意外,大部分人对海外诸国的印象都是如此,只要不是大清藩国,就不必关注。

&esp;&esp;康熙也不跟俩孩子讲什么跟西洋通商的问题,只拿出一个内务府仿造的简易地球仪给俩小孩看。

&esp;&esp;“你们知道大清在哪里吗?”

&esp;&esp;弘历、弘昼都是一脸懵,弘历凑近看地球仪上的标注,“为何要把舆图画在球面上?”

&esp;&esp;康熙:“因为我们本就生活在球面之上。”早在明末,地圆说就传入中国,当年汤若望和杨光先争执的诸多问题中,也有这一点。康熙自然对此做了一番探索,一方面翻阅书籍,一方面请教钦天监的官员,并自己观测日月变化,最终接受了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说法。

&esp;&esp;弘昼震惊地睁大眼睛,“原来是这样啊!”

&esp;&esp;兄弟俩都还没接触天圆地方等观念,听皇玛法这么说,又看了地球仪,很快就接受他们生活在球体之上的事。

&esp;&esp;比起这个,让二人更难接受的是大清在地球上只是很小的一块,竟然连四分之一都没有。

&esp;&esp;“不可能,不可能,大清怎么这么小?”弘历转着地球仪,不敢置信的嘀咕。

&esp;&esp;康熙失笑,“大清不小,只是世界太大。”

&esp;&esp;弘历一愣,这么大的世界到底都有什么呢?

&esp;&esp;弘昼也产生出同样的想法,地球仪上标注的海比陆地还多,他怎么不信呢?

&esp;&esp;不用康熙多说,俩小孩已经对“海外”产生了一点兴趣。

&esp;&esp;有这一点好奇心在就够了,孩子还小,来日方长。

&esp;&esp;弘历、弘昼进畅春园后,就没办法去胤祥家上课了。无逸斋的算学课二人又有些跟不上,康熙便亲自教两个孩子。

&esp;&esp;康熙听胤禛说过,小弘历在算学上没什么天赋。

&esp;&esp;康熙当时也没在意,人哪儿有十全十美的,都是各有所长。直到他给弘历讲题。

&esp;&esp;“假如皇玛法给弘历赏了二十两银子,弘历花了二两银子买砚台,你阿玛又给了你十二两银子,你现在有几两银子?”

&esp;&esp;弘历低头算半天,“二十二两……”

&esp;&esp;康熙:“……”二十二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esp;&esp;弘昼道:“是三十两吧。”

&esp;&esp;康熙让他说怎么算出来的。

&esp;&esp;弘昼就写出算式。

&esp;&esp;康熙看后点头,又问弘历,“你看明白了吗?”

&esp;&esp;“孙儿明白了。”弘历实在不想被这道题卡住,索性也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答道。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