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发觉自己的异常,他找过心理医生,当时给出的意见是口服药物搭配系统脱敏疗法。
&esp;&esp;是药三分毒,方霁服用了半年左右的药物,有段时间导致身体激素水平失衡,白天时常困倦不堪,一个月内体重急剧上升,长胖了近二十斤。
&esp;&esp;直到觉得情绪趋于稳定,便在咨询过当时负责的心理医生后停了药,接着报了个专业健身教练的课,将身材渐渐恢复原样。
&esp;&esp;至于脱敏疗法,他没试过,倒不是不愿配合治疗,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根本就是与人相关,而非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
&esp;&esp;表面上,他看起来跟正常人一样,能够维持基本的社交活动,如礼节性的握手和共餐等,但剖开内心深处,创伤留下的疤痕依旧清晰可见。
&esp;&esp;一旦遭遇特定情境,强烈的应激反应便会猛烈而至,像只挣脱桎梏反扑的凶兽,令他这个手无寸刃的普通人毫无招架之力。
&esp;&esp;恶心与呕吐是最多的。
&esp;&esp;对于他而言,能够保持当前的状态已是莫大的安慰,很满意了,毕竟那段记忆永远不可能剜除干净。这么多年除了呕吐时带来的灼烧感不是滋味,实际上对他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影响。
&esp;&esp;他能够适应。
&esp;&esp;“……因为出现由心理引起的呕吐不算频繁,所以后面我就结束了和心理医生的联系,觉得平时多注意一点,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esp;&esp;“这也是你这些年不愿意找伴侣的原因吗?”贺知行问。他还记得上大学那会,方霁其实是有过找人谈一场恋爱的冲动的,尽管最后没有成功。
&esp;&esp;一次性纸杯在手中挤压得变了形,里边的水被喝了个干净,只有零星几滴,方霁便放开了去蹂/躏。
&esp;&esp;“……是。”
&esp;&esp;贺知行大致猜到了诱导方霁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
&esp;&esp;“我没法接受和人长时间的亲密接触,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
&esp;&esp;好在他没有关系特别亲密的朋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接触的产生。就算是关系较好的甄均,虽然不知道他的情况,也始终在提醒后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没有追问缘由。
&esp;&esp;沉默裹挟着的每一分一秒总显得如有冰封,流逝地格外漫长。
&esp;&esp;“……你不问我当年发生了什么吗?”方霁放过了那只不成样的纸杯,双手自然交握放在腿上。
&esp;&esp;病房的窗户敞着,微风丝丝缕缕地吹入,带着思绪飘向不久前。
&esp;&esp;贺知行的身影闯入视野,眼中满溢着担忧与紧张,却在一声近乎咆哮般的怒吼后,所有动作伐戛然而止,犹如一盏炽热的烛火猝不及防地被水浇灭,光芒瞬息黯淡,取而代之的是错愕、迷惘。
&esp;&esp;他其实不想抱有那么大的敌意,但在那一刻,身体仿佛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对外界的一切接近表现出抗拒,包括最开始想要帮他的刘叉也不例外,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守在卫生间门外,与他保持一定距离。
&esp;&esp;如果贺知行问他当年发生了什么的话,他会……
&esp;&esp;方霁望着病床上雪白的被面,陡然有些不敢确定了。
&esp;&esp;他真的能做到坦荡地说出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