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真没想造反啊 第230节(2/2)

后三等的有各种各样的补考,这补考可比现代的大学毕业还难,多少人一辈子都只是个秀才。

乡试考中后才是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然后就是最后的一道龙门:会试!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春闱、春试等,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后还有殿试,殿试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因为这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也是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

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

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由此就知道渡航和林如海的能耐了,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有些低估了这个时候的科举了。

而京都自古以来都是名人大才汇聚之地,现在的京都汇聚着无数各地来的学子。

像是王宽这样提前三年就来备考的人很多,一度将酒楼的房价和租住的房价炒上了天。

贾琮现在是担心王宽在科试上没有扬名,反而被其他大才打击了心性,那可是得不偿失了!

王宽依旧淡定的说道:“君子九德刚而塞,强而义。既然学生已经来了京都,怎可畏而怯战?只当一往无前,舍我其谁!”

贾琮的嘴角抽了抽,心说渡航这老头怎么还不来,在这样下去,我可就聊不下去了!

赶紧过来把王宽掰回来,要不然我用着也不放心啊!

正念叨着,就听到前面传来了脚步声。

贾琮起身笑道:“先生来了,随我迎接吧!”

王宽惊讶的看了眼贾琮,他执自忖耳聪目明,怎么什么都没听到?

正疑惑间,外间进来了两人,一人是在镇抚司就见过的老三,一个是穿着黑色僧衣,手持念珠,满面慈祥的老僧。

只见贾琮拜道:“劳先生又辛苦了一趟。”

王宽也跟着拜道:“金陵王宽,拜见先生!”

渡航笑着说道:“伯爷若是在如此,老僧可就不敢登门了。本就是吃茶论道的忘年交,何必每次都如此多礼?”

“这位施者浑身儒气环绕,却又目中清明,可见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伯爷让老僧来,便是为了这位施者吧?”

贾琮心说你就继续演吧,不过面色点了点头笑道:“子度是金陵王家子弟,此次入京是为了备考三年后的乡试,只是如今有些疑惑不得解。我便想到了先生,先生当年能中乙卯科状元郎,必是能为子度解惑的。”

“乙卯科状元郎?!先生莫非是墨衍先生?!”

贾琮是第一次看到王宽没有了冷静淡然,不过也能理解王宽的惊愕和惊喜。

此时王宽连忙正了正衣冠,再次九十度拜下恭声道:“学生王宽,拜见墨衍先生!”

渡航笑着说道:“俗世姓名,老僧早就忘却了。施者快快请起,今日不论过往,只是聊聊儒家罢了。”

“多谢先生,今日能得先生教诲,学生铭感五内,感激不尽!”

看着激动的王宽,贾琮心说名声这个东西是真的好啊!

必须干净摆脱锦衣卫这个臭大街的职位,以后哪怕不能名留青史,好歹也得做个人见人爱,人言人夸的吧!

“先生和子度好好聊聊吧,老三,让人在上一些瓜果糕点。”

“喏!”

等老三下去了,贾琮笑着说道:“先生,子度,你们再此聊吧。我就不在这了,打扰你们的谈性。等聊完了,让人去后面……去西府寻我就是。”

贾琮想说回后宅歇息一会,可一想到这会儿所有女人都陪着王宽的妻子呢,自己回去也没人伺候。

再说这时候回后宅,于理不合。

王宽行了一礼说道:“多谢伯爷引荐之恩,学生铭记于心。”

贾琮的嘴角抽了抽,心说你这差别对待的有点过分了啊!

“不用如此客气,都是自家兄弟嘛!自然是要互相帮助的么!日后我若是有所需,你还能不管我?”

说完也不给王宽说话的机会,又对着渡航笑道:“先生,子度于我而言,与自家兄弟一般。先生好生开导,亦是与我有恩。待聊过之后,我在回来与先生和子度畅饮。”

渡航自然听得明白贾琮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会过于引导的。

贾琮虽然有些不放心,可也知道自己在这里停留是不现实的。

对着两人点了点头转身出了正堂。

等到贾琮的背影消失,渡航‘慈祥’的笑道:“施者请坐,今日我们只论道,互相探讨,并无高低之分。施者但有疑惑,老僧尽量解答。”

“多谢先生,学生在家母过世之后,便有些迷茫……”

外面蹲在墙角外的贾琮,正运用自己的耳力偷听墙根,听着听着,他慢慢的打起了瞌睡。

心说:“这些文人真麻烦,以后还是被让林妹妹和宝妹妹读那么多书,不然我可劝解不了啊!”

除了我还有天才?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