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css="rd">
&esp;&esp;大燕休养生息多年,再怎么样,都不可能输给大穆吧。
&esp;&esp;他完全可以抓住机会,多打几场胜仗,多立一些战功。
&esp;&esp;孔易短短几句话,成功将霍世鸣鼓动起来,却又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
&esp;&esp;“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举国大事,想要说服太后、陛下和朝臣同意发动战争,并非易事。
&esp;&esp;“只有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发动战争是有利于大燕的,此战有机会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们才会成为主战派,支持将军对大穆动兵。”
&esp;&esp;听到太后二字,霍世鸣发热的脑子清醒了些:“太后会同意吗?”
&esp;&esp;孔易道:“将军莫忘了,太后也是霍家人。”
&esp;&esp;霍世鸣长舒一口气:“你说得对,不管怎么样,她都是霍家人,她只会比我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esp;&esp;霍泽完全跟不上霍世鸣和孔易的思路。
&esp;&esp;但他能从中听出来,他爹对这个提议动心了。
&esp;&esp;霍泽抿了抿干涩的唇角,开口插话:“爹,我们要不要事先知会娘娘一声,争取娘娘的同意后,再去说服陛下和朝臣?”
&esp;&esp;霍世鸣有些犹豫。
&esp;&esp;孔易道:“将军比我更了解太后。以太后的性情,决定好的事情,不会轻易反悔。
&esp;&esp;“她已经下令任命将军为兵部尚书,如果将军先去征询娘娘的意见,难道娘娘就会改变主意,将出兵大穆一事全权交给将军吗?”
&esp;&esp;要是在几天之前,霍世鸣还能肯定地说:太后会将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全权交给他。
&esp;&esp;但现在,霍世鸣已经不敢肯定了。
&esp;&esp;霍世鸣觉得,太后顶多会让他留在京师,负责后勤粮草调度,根本不可能让他重新回到边境执掌
&esp;&esp;兵权。
&esp;&esp;“周嘉慕在燕北待了很多年,与大穆军队时常有接触。如果娘娘同意发兵攻打大穆,应该更属意让周嘉慕统领全局。”
&esp;&esp;孔易道:“那就是了。将军才在文盛安的事情上栽了一个大跟头,甘心再一次为他人做嫁衣吗?我记得将军与周将军的关系很是一般,您愿意让他再次压您一头吗?”
&esp;&esp;“你让我想想……”
&esp;&esp;霍世鸣深吸一口气,垂在身侧的手紧握成拳:“你让我好好想想。”
&esp;&esp;第136章 “我就没见过几个比太……
&esp;&esp;孔易的计策说复杂也不复杂。
&esp;&esp;霍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将,主要还是因为边境安稳,短时间内没有用到行唐关军队的机会。
&esp;&esp;新任行唐关主将有充足的时间收拢人心,接掌军队,理清军务。
&esp;&esp;霍世鸣想要重新执掌军队,只有一个办法——
&esp;&esp;坚定主战。
&esp;&esp;太后娘娘并非是一个软弱的人,她已经决定的事情,极少有回旋的余地。
&esp;&esp;要是霍世鸣先去说服太后,即使成功说动太后,也达不成自己的真正目的。
&esp;&esp;所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做过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再做第二次。
&esp;&esp;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去说服朝臣,拉拢盟友,让更多人支持他,让发兵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朝堂上的大势所趋。
&esp;&esp;再以大势,裹挟君意,让太后和陛下同意发兵。
&esp;&esp;……
&esp;&esp;这样的大事,即使霍世鸣十分心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松口答应。
&esp;&esp;别的不说,他总得先派人去一趟大穆,看看大穆的情况是否如孔易所言。
&esp;&esp;他再信任孔易,也不可能孔易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esp;&esp;孔易知道霍世鸣的顾忌,起身告退:“给将军出谋划策,是我的本分;是否要采纳,全在将军。
&esp;&esp;“新任行唐关主将的人选还未定下,就算定下了,等他彻底梳理清楚行唐关的军务,也要一两年时间。
&esp;&esp;“将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考虑。”
&esp;&esp;孔易一走,霍泽扭头看向霍世鸣,脸色一垮:“爹,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了。”
&esp;&esp;霍世鸣神情阴晴不定:“你是怎么想的?”
&esp;&esp;霍泽连忙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股脑道出。
&esp;&esp;“收复燕云十六州说得轻松,但要是那么容易做到,整整一百年过去,怎么还没有被收复。
&esp;&esp;“我知道爹你不稀罕当兵部尚书,但娘娘心意已决,我们何必逆着她的心意来呢。
&esp;&esp;“你已经是一等承恩公,就算真打赢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我们家而言,也不过是更添三分荣耀显赫。风险远大于收益,又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esp;&esp;也许是自己比较胸无大志吧,霍泽真的挺满足现状的。
&esp;&esp;虽然有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太后过于严苛,但霍泽不愧是方氏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