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23节(2/2)

&esp;&esp;「那也是好事啊!」

&esp;&esp;「也对,别杞人忧天,伊利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全国市场版图已经成形了。」

&esp;&esp;总裁办公室里。

&esp;&esp;会议刚结束完,潘刚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esp;&esp;他是土生土长的蒙省人,从蒙省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回民食品厂(伊利前身),从底层摸爬滚打干起,不足30岁便创造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的销售奇迹。

&esp;&esp;2004年底,在呼和浩特的漫天大雪里,他以35岁的年龄临危受命执掌伊利大局。

&esp;&esp;在刚上任的2005年经营目标讨论会上,所有人都看衰伊利。

&esp;&esp;一派认为能保持04年的水平就不错了,另一派更是直言2005年将出现下滑。

&esp;&esp;当时他一直没有表态,直到会议结束时,才站起来说:「我要带领伊利成为华夏乳业历史上第一个破百亿的企业。」

&esp;&esp;而今年,他做到了。

&esp;&esp;但却高兴不起来。

&esp;&esp;先是竞争奥运赞助资格失利,不仅蒙牛在背地里幸灾乐祸,更是极大的影响到了伊利的营销战略。

&esp;&esp;麻烦接憧而至,

&esp;&esp;年中的奶业信任危机后,相关部门虽然提高了收奶质量标准,但提升程度伊利能接受。

&esp;&esp;同时又没有出台相关管理条例,蒙混一下就过去了。

&esp;&esp;现在有了正式的管理办法,提高收奶标准已成既定事实。

&esp;&esp;奶农有奶农的应对。

&esp;&esp;但企业也要有自己的准备,只是想到要饲喂苜蓿,他就感到一阵牙疼。

&esp;&esp;河西乳业大肆扩建奶源基地,以及抢占营销资源,消耗了大量资金。

&esp;&esp;伊利和蒙牛正准备在市场端发力,联合打压河西乳业,让其资金得不到回流,从而陷入困境。

&esp;&esp;可牧草啊!牧草!

&esp;&esp;这可是嘉禾起家的领域,从种子到终端的产品,全国无人可敌!

&esp;&esp;看着还未离去的助手陈燕秋,潘刚说道:「继续集中精力,保持并拉大全线产品的市场优势。」

&esp;&esp;「同时加强与铁道部门的沟通,新的物流方式尽快上马。」

&esp;&esp;一直以来,乳品企业对于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就很弱。

&esp;&esp;市场在催产品,但是企业不知道产品到了哪里,运输时间也没办法控制。

&esp;&esp;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与铁道部门联合就是伊利的战略选择。

&esp;&esp;仅一个专列,就能节省20万元的费用。

&esp;&esp;想到河西乳业的冷链运输建设,潘刚心底情绪复杂。

&esp;&esp;乳业搞冷链运输?再有钱也经不住糟蹋,这是他原来的想法。

&esp;&esp;现在他可不敢这麽想,河西乳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奶牛支撑。

&esp;&esp;陈燕秋坐在一旁,说道:「铁道部门那边已经在测试定时定点定路线了。」

&esp;&esp;「还有个麻烦,河西的产品发布会还有两天就开始了,新的gg应该也会在华夏电视台同步上线。」

&esp;&esp;潘刚揉了揉脑门,真是个头疼的对手!

&esp;&esp;不得不承认,伊利大意了!

&esp;&esp;从营销角度看,在未来的几年最大的可以利用的国际项目就是奥运会。

&esp;&esp;伊利失去2008年奥运会赞助权后虽然不至于无米下锅,可营销舞台的缩小是明摆着的。

&esp;&esp;这些年只顾着和蒙牛的竞争。

&esp;&esp;其它的品牌也渐渐的开始掉队,唯独漏掉了蛰伏着的河西。

&esp;&esp;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同样从市场和产品入手。

&esp;&esp;你河西不是要走高端路线吗?

&esp;&esp;伊利也可以!

&esp;&esp;呼伦贝尔大草原也能生产高品质牛奶。

&esp;&esp;潘刚思考了半响,说:「我们前期不是也做了很多准备吗?也都拿出用吧!」

&esp;&esp;潘刚的想法就是硬蹭。

&esp;&esp;与其不谋而合的是蒙牛。

&esp;&esp;因为蒙牛早已设想了伊利拿下奥运赞助该怎麽应对。

&esp;&esp;伊利和蒙牛都没拿下奥运赞助,蒙牛其实是能接受的。

&esp;&esp;如果一家做了,另一家肯定得跟,谁也输不起。

&esp;&esp;现在河西拿下了赞助,对蒙牛其实是好消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蒙牛就要放弃这千载难寻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