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2/2)

&esp;&esp;“那不是以前了,王俊能接受生离,但未必能接受死别。凯文逊死了,王俊也就没了。”

&esp;&esp;“可我哥做的事……是对的。”尹瀚洋为难道。

&esp;&esp;“谁也不否认他做的是正确的事,但我想保住一些人,用简单的方式,完成这项变革,”方倾看着他,“我能想到的,也只有你了。”

&esp;&esp;于浩海、凯文逊、丁一劭、索星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狠手辣。

&esp;&esp;尹瀚洋跟他们都不一样,他更像其父尹桐,更重感情。

&esp;&esp;王俊当年被俞格劫走,尹瀚洋和索明月千里奔赴,是不顾一切做好了以命换命的准备。王俊和他们夫妇二人的感情羁绊要比方倾和于浩海深多了,没有王俊耗尽积蓄给尹瀚洋买的项圈,尹瀚洋不会用它最终圈住了索明月;没有王俊对索明月一个字、一个字的耐心教学,索明月不会那么快地学会说话与认字。

&esp;&esp;王俊像是他们的弟弟,但其实是他们二人真正的哥哥。更何况王宇行出生后,王俊带着孩子长期跟尹瀚洋索明月夫夫在一起生活,更是关系密切的一家人。

&esp;&esp;“有没有……有没有什么忘情水之类的,到时,能给王俊喝一口?”尹瀚洋求助地问方倾。

&esp;&esp;方倾轻笑了一声:“有的话我早喝了。”

&esp;&esp;尹瀚洋低着头,一直在思考着,视频结束时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esp;&esp;方倾知道,他这个难题丢过去,对尹瀚洋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

&esp;&esp;第703章

&esp;&esp;20多年前,于凯峰率领art就在瀛洲本地,与翟晨进行了最后一战,青羚的父亲乌莲,以戴罪之身与bate叛军首领翟晨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最终一人一枪,一同赴死,为祸水星20多年的“翟晨之乱”,就此划下了句号。

&esp;&esp;a军曾两次炸掉了这座连接瀛洲和文昌的合秫大桥,可每次都被翟晨立刻马不停蹄派兵修好了,待到于凯峰从尹桐得到的那王冠里,拆出了地形图,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威震八方的51区,就在这关卡之间。

&esp;&esp;于浩海和尹瀚洋小的时候都跟着于凯峰来巡防过此地,这排兵布阵也力不能及的核武器,才是水星真正的硬实力,可它虽然具有强大到无法描述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存在着几乎无法治愈的重大危害,小则毁灭一座城,大则灭了一个国,甚至蔚蓝色的水星,都有可能就此化为乌有,贻害千年。

&esp;&esp;幼时于浩海和尹瀚洋听说这钢筋铁甲般厚重的核武器都归己方所有,还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家族完全是水星之王。可等于凯峰给他们兄弟俩详细讲明白了它的瞬时蒸发人体和核辐射的潜在危害时,兄弟俩才明白,这根本就是一大块烫手山芋。

&esp;&esp;每一年,于凯峰都会秘密前来巡防51区,加强警戒线,用在看守这些重型铁器的人手、物资、经济年耗量极大,等到于浩海、尹瀚洋兄弟俩长大之后,这一项艰巨任务,便落到了他们的头上。

&esp;&esp;“于总好!”

&esp;&esp;“长官好!”

&esp;&esp;一排排art战士们迅速列队,动作整齐划一,向于浩海的一列军车肃穆行军礼。

&esp;&esp;曾经在新兵营时,于浩海跟方倾展望过他所期待的未来,那就是海陆空三军百万兵团,从art到整个a军,无一不对他俯首称臣。

&esp;&esp;从“小于总”到“于总”的路,他走了五年,来到这里,却因为世事磨练,早已成熟,而不屑于把这些虚名、权力与威望,放在心中,更遑论展示给方倾看了。

&esp;&esp;停在门口,于浩海下了车,向众战士们颔首回礼,迈着大步走进了军备区。这一行人全是anl的人,坐了十几辆车,有数十人,竟还有两名oga战士,前面的那个他们都听说过,是这一届oga排头兵张雁丽,惹出了很大的案子,后面还有一个长相很出挑的oga战士,一路东张西望的,有着一双浅绿色的眼睛,看着倒像是王室亲贵。

&esp;&esp;“于总,8万套核空弹,每套重达12吨组件,全都空投到驻地了,刘副将要我们加固的三层防护,也都装备齐全,没有遗露。”

&esp;&esp;于浩海点了点头,从一行又一行军备核弹中穿行而过,时而驻足,时而摸着这带有铁锈的硕大“子弹”,不知道在想什么。

&esp;&esp;从十年前,小于总就比于总更沉默寡言,高深莫测,这令镇守此处多年的辛克青辛中将有些惴惴不安。

&esp;&esp;“氢/弹的室内储存温度高了两度,”于浩海过了一会儿,说道,“我感觉……至少高了两度。”

&esp;&esp;辛克青的额头沁出了汗来,说道:“于总,每间武器库都常备储电器24小时控温,门里门外两道测温计,我们不可能、也不敢去调整它这个温度。”

&esp;&esp;邢元恺在一旁道:“于总觉得高了你就再去看一看,没弄错不是更好吗?”

&esp;&esp;“是!”辛克青派人去看了,不一会儿,甚至把测温计拍下了照片递给了于浩海,“确实是25°,没有变化。”

&esp;&esp;“老辛,有的时候变的不是这个温度,而是这个测温计本身,”于浩海指着上面锈迹斑斑,“这用了多少年了?都不是华氏测温了,测温计就没有保质期吗?”

&esp;&esp;辛克青明白了,当即让人换上新的测温计,又过了半个小时,于浩海在那看氚弹的时候,他才硬着头皮走了过去,俯身请罪道:“于总,您说得没错,□□室内是高了两度,原来那个测温计银针生锈走慢了,导致我们的制冷机也跟着往下调了两度。”

&esp;&esp;这问题可大可小,一旦温度调整不适,这些东西保存不当,轻则送掉整个瀛洲,重者就是这半片江山,恐怕都要化为硝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