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67节(1/2)

<dt css="rd">

&esp;&esp;马皇后先是点头,然后又有些不解的道:

&esp;&esp;“这也是我最奇怪的地方,他家世代行医,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算贫穷。”

&esp;&esp;“他更是出生在大明立国之后,从小生活在最富庶的应天城。”

&esp;&esp;“本不应该如此了解民间疾苦,为何会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性格?”

&esp;&esp;朱元璋说道:“他身上的谜团太多了,摸不清楚。”

&esp;&esp;“咱只要知道他能为大明所用,就足够了。”

&esp;&esp;马皇后肯定的道:“他这个人太纯粹了,换个人有如此能力,换成我都不会放心用他。”

&esp;&esp;“可偏偏他就是让人怀疑不起来。”

&esp;&esp;朱元璋说道:“我对他放心,是因为他太善良了,这种性格成不了大事。”

&esp;&esp;马皇后点点头。

&esp;&esp;能当开国帝后,两口子可没有一个是善茬,对这一点了解比任何人都深。

&esp;&esp;陈景恪的性格,放在乱世活不过三天。

&esp;&esp;这也是他们放心用他的其中一个原因。

&esp;&esp;眼见话题就要跑偏,朱元璋又出手给拽了回来:

&esp;&esp;“放宽人口限制,咱心里始终有些不放心,你给咱分析分析是否可行。”

&esp;&esp;马皇后没有回答,而是起身来到床头,将枕头拿开露出一块木板。

&esp;&esp;将木板推开,下面又是一块木板,只是这块木板上赫然有着一个锁孔。

&esp;&esp;从身上取下钥匙打开,下面是一个一尺见方的空间,里面装着一口小箱子。

&esp;&esp;将箱子取出来打开,里面全是相似的纸张,有半箱之多。

&esp;&esp;朱元璋探头看了看,说道:“都这么多了吗?什么时候咱们将这些整理成册,传给后世子孙。”

&esp;&esp;马皇后将手中的这一卷纸放进去:“现在哪有空整理这个啊,等你退位再说吧。”

&esp;&esp;“况且景恪的很多思想,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真假,急不得。”

&esp;&esp;朱元璋颔首道:“这些年咱有空就琢磨他的话,获益良多啊。”

&esp;&esp;“不过有些内容确实很危险,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进行改动。”

&esp;&esp;马皇后将箱子锁起来,说道:“你改不改有什么用,别忘了你的好孙子,最终决定权在他那里。”

&esp;&esp;朱元璋苦笑道:“还真是,罢了罢了,咱就不操那份心了。”

&esp;&esp;“就按照他原本的意思整理一下,然后传给乖孙吧。”

&esp;&esp;“要不要改,怎么改,随他去吧。”

&esp;&esp;马皇后将箱子藏好,笑道:“这么想就对了。”

&esp;&esp;“不过咱们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可以将自己毕生所学写成书传下去。”

&esp;&esp;“后世子孙愿意相信哪个就相信哪个。”

&esp;&esp;朱元璋连连点头道:“这个想法正合咱的意,等咱退位了,就好好写书。”

&esp;&esp;第258章 无题

&esp;&esp;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

&esp;&esp;帝国计划需要进一步完善,淡马锡商贸之城的制度建设,雇工保护法也需要关注。

&esp;&esp;还要抽出时间给徐妙锦上课……

&esp;&esp;可以说,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

&esp;&esp;这期间,福清负责编写的《麻六甲海盗》正式定稿,陈景恪检查没有问题之后,拿到皇宫给朱元璋看。

&esp;&esp;老朱相当无语:“你们是真闲的慌啊,写什么不好,写个海盗算什么。”

&esp;&esp;“还什么海洋代表着自由,拥抱海洋就是拥抱自由。”

&esp;&esp;“真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贼永远都是贼,洗不白的。”

&esp;&esp;陈景恪能咋回答,总不能说上辈子特别喜欢某船长吧。

&esp;&esp;“就是希望激起大明百姓对海洋的向往……”

&esp;&esp;“海洋广阔无边,光靠朝廷的力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探索。”

&esp;&esp;“借助民间的力量,效率会高上许多。”

&esp;&esp;朱元璋很不以为然,民间力量能和朝廷比?

&esp;&esp;不过他也没有再说什么就是了。

&esp;&esp;一本神怪小说罢了,又没有什么反帝反大明的内容,没必要大动干戈。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