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262节(1/2)

<dt css="rd">

&esp;&esp;“小人愿意捐一百两银!”

&esp;&esp;“小人也愿意,立刻派人奉上。”

&esp;&esp;但很显然,他们松了这口气还是松得太早。

&esp;&esp;见四人立刻答应,苏子籍就说:“但有个条件,你们得使全府,不,附近三府的商人及地主,人人捐一百两才成。”

&esp;&esp;啥?

&esp;&esp;让附近三府的商人以及地主都人人捐一百两?

&esp;&esp;这事莫说是自己这样的商人,就是顺安知府,甚至总督出面,也不可能办成此事啊!

&esp;&esp;在场的四人顿时都绝望了,一瞬间觉得,是不是这位府丞大人根本就没打算放过自己,所以才会说出这样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

&esp;&esp;这根本就是猫抓老鼠,故意戏耍自己吧?

&esp;&esp;他们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仅仅是有点声望和财力的商人,连大商人都算不上,怎么可能办成这件事?

&esp;&esp;“大人,此事,小、小人根本就办不到啊,求大人饶命啊!”

&esp;&esp;“求大人饶命!”

&esp;&esp;“求大人收回成命,小人愿捐一千两。”

&esp;&esp;四个人哐哐哐磕头,这次真是实在了,几下磕去,头皮都肿了。

&esp;&esp;“你们休得喧哗,听本官说话。”苏子籍一摆手,冷声说着:“等本官说完了,你们再说办不到也不迟。”

&esp;&esp;“你们放心,本官既是提出了这事,就必然是有着办法完成。”

&esp;&esp;见这四人跪在地上,闻听这话,看向自己,表情很有些茫然不信,苏子籍也不准备戏弄他们,问:“洪平县的小渡山煤矿,你们知道吧,你们觉得,十年矿权值多少?”

&esp;&esp;他随手指了刚才报价最高的人:“你来说。”

&esp;&esp;这人沉思了片刻,勉强稳住心神,答:“根据以前的情况,年金可赚一千两,十年矿权的话,最多可出五千两,毕竟采矿还需要人工,总得赚些才成。”

&esp;&esp;苏子籍笑着点头:“说的不错,这个价格的确是有赚头,原阜县的赉宁铜矿,十年矿权值多少?”

&esp;&esp;见着苏子籍神色平静,郑姓商人也大着胆子说着:“这小人听说过,具体年金不清楚,但应该比小渡山多些,以小人之见,可出七千两。”

&esp;&esp;苏子籍点首,又说:“现在本官手里,有三十七处矿,由官员分别写到签子上,与空白签一同放入一个大箱中,谁出一百两,就可参与抽签,这方法你们觉得,可不可以使他们都捐?”

&esp;&esp;他说完,就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人,发现他们都一呆。

&esp;&esp;一百两对有些财力地主跟商人来说,虽可能花了是有点肉疼,但不会伤筋动骨,为了争取每年可能赚上几百两的矿,多半会心动来抽签。

&esp;&esp;这办法十分公平,人人都有着机会,只看手气,而在结果出来前,谁会觉得自己不会有这运气?

&esp;&esp;关键是抽签,公平不公平。

&esp;&esp;在场的人先不懂,但郑姓商人脑子转得快一些,最先明白了过来,立刻震惊抬头看向面前的年轻官员。

&esp;&esp;三十七处矿矿权,其实小的几百两,刚才说的两处是最好的矿了。

&esp;&esp;加起来最多就是万两。

&esp;&esp;现在这搞法,怕是要收缴数倍?

&esp;&esp;他暗想:“这位大人莫非生有七巧玲珑心?不仅仅能考取功名,这么年轻就做了六品官,居然在商事上,更比我强出百倍,不去当官,去经商,岂不是也能成为大商人!”

&esp;&esp;想着,立刻点头如小鸡啄米:“能,肯定能。”

&esp;&esp;余下三人反应虽稍慢一些,但既是经商,其实也慢不到哪里去。

&esp;&esp;见同伴这样激动,转念一想,也跟着明白了,纷纷用惊诧的目光看向苏子籍,似乎看着一个怪兽。

&esp;&esp;苏子籍也头一次被几个商人用这样热烈目光盯着看,唇角带着笑,说:“既是这样,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去办。”

&esp;&esp;“你们不必大张旗鼓宣传,而是暗里串连你们认识的人,就说是暗里走通了门路,有着发财的机会。”

&esp;&esp;“每交一份子,你们就可得5两回扣。”

&esp;&esp;“给你们十五天,让全府,甚至附近三府商人和地主,都务必知道这件事,你们能办到吧?”

&esp;&esp;“这……”

&esp;&esp;四个商人原本不懂,可一细想就明白了,官府公开招募,许多人信不过,但说是暗里走通了门路,有着发财的机会,偏偏人人都信了。

&esp;&esp;至于每交一份子,就可得5两回扣,20人就可有100两,要是多了,就能赚一笔,当下四人就磕头:“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去办。”

&esp;&esp;第460章 上下用心

&esp;&esp;顺安府

&esp;&esp;几匹老马在路上慢慢走着,坐在上面的人,安静看着四周,不出声,几乎与夜幕化成了一色。

&esp;&esp;直到离着前方路旁挂着的油灯渐渐近了,这马上的人才渐渐露出了容貌,为首的正是顺安府知府祁弘新。

&esp;&esp;他骑着的是从三帮里收缴来马匹中年龄最老的一匹,已不能再上战场,这种老马在独自外出公干时,有品级的官员,勉强可以一用。

&esp;&esp;并不想坐着牛车过来,那样动静太大,容易惊动了人,祁弘新安静看着,似乎漫不经心问:“支林,你跟了我,差不多有十年了吧?”

&esp;&esp;“是啊!”后面俞支林警惕的看着四周,答着:“那时我记得我还是承寿八年还是九年,有点忘记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