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655节(1/2)

<dt css="rd">

&esp;&esp;“皇帝平时玩弄权术不要紧,在这节骨眼上,却是不行。”

&esp;&esp;百官不敢对着皇帝发难质问,但当自己真在七步内完成了一首诗,诗意嫣然,又焉有不惊叹的道理?

&esp;&esp;“这就是百官,只当不知道其中龌龊,按照常理朝贺——庆佳节,彩佳诗,贺太孙,这不是理所当然么?”

&esp;&esp;苏子籍若有所悟,目光扫过,只见群臣道贺,殿内一片喜气,就连几位平日老成持重的阁老,也对着自己露出赞叹之色。

&esp;&esp;这一刻,坐在上面皇帝,仿佛真就成了一个被隔离在众人外的孤家寡人。

&esp;&esp;这情况只是一瞬,赵旭已经立起身,大声着着:“今日佳节,不仅仅太孙作诗,百官也得对诗。”

&esp;&esp;“臣出一题,四海衣冠拜九重,圣君在位像飞龙。”

&esp;&esp;不仅仅是赵旭,钱圩应声接口:“遥瞻雉扇双开处,万岁齐呼瑞气浓。”

&esp;&esp;两诗接过,皇帝不由笑容可掬,举杯一呷,而百官似乎早有默契,一个个从上到下,各个吟句接对。

&esp;&esp;这是传统了,皇帝虽笑容满面,心中却是震怖。

&esp;&esp;以前,虽也感受到自己老迈带来的后果,可都没有现在这个明显。

&esp;&esp;皇帝年壮时,一言之间,就如雷霆,哪怕是亲王宰相,都是秋风扫落叶罢了,无人敢违背,可现在,自己还没有崩呢,就已经有些凉了。

&esp;&esp;人心转移,世态炎凉,可见一斑。

&esp;&esp;这心中愤懑,一时间冲上心去,听着连连颂词,脸上肌肉都一抽,差点当场绷不住露出怒容来。

&esp;&esp;“不过,这本是常理,现在最要紧的是,朕能恢复青春。”

&esp;&esp;本来立这孙子当太孙,就只是为了长寿,为了龙气能强盛起来,太孙在皇帝的眼中,那就是“药材”,而立其太孙的过程,无非是“炮制”的过程。

&esp;&esp;结果现在情况很明显,就连是皇帝,都低估了太孙这名分对百官的影响,也高估了自己耐心和忍耐。

&esp;&esp;皇帝觉得自己已是快要忍不下去了,却也只能忍着。

&esp;&esp;因着皇帝看起来兴致不高,宴会哪怕歌舞很不错,皇帝也都懒得去看,又因是皇帝,不需要太过委屈自己,故态度淡淡坐着,而百官勋贵哪里会看不出这些?

&esp;&esp;自然而然,哪怕再是捧场,不知不觉中,整个气氛就有些尴尬和冷淡,细看着每個人,虽都满面是笑,神色都有些僵硬。

&esp;&esp;特别是蜀王和齐王,更是脸色微青,又有些不知所措,明显这局面不在预料之内。

&esp;&esp;好不容易熬到了宴散,包括苏子籍在内的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esp;&esp;“臣等恭送皇上。”

&esp;&esp;连着苏子籍在内,众人齐齐向皇帝行礼,目送皇帝离开,接着,苏子籍含着笑,扫了四周一眼,施施然的转身而去。

&esp;&esp;皇帝太孙出去,齐王冷哼一声,展袖就走,而百官勋贵才敢往外去,才出去,一时“嗡嗡”声不绝。

&esp;&esp;起身的内阁宰相们,脚步缓慢,对视一眼,神情仍是凝重。

&esp;&esp;第1128章 何谓天子

&esp;&esp;几个宰相慢悠悠在后面,与前面拉开一段距离,彼此对视一眼,面面相觑,心里都沉甸甸。

&esp;&esp;今天宴上,皇帝对待太孙的态度不对,虽说诸位也有过类似担心,但真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样快,这才过去多久?

&esp;&esp;皇上反悔的速度是不是快了一些?

&esp;&esp;直到众人走远了,周围几乎没有人了,沉默良久没有说话的内阁重臣,才终于从闭口葫芦变成了能说话的人。

&esp;&esp;略一交换眼神,谢智就带着一点叹息,说:“不管怎么样,只有天家和睦,才是万民之福。”

&esp;&esp;“说的不错。”崔兆全兼兵部尚书,说话就直接了点:“今日一席话,怕就已经引起波澜大波,未必就是宗室之福。”

&esp;&esp;这是说天位传承,贵在“尘埃落地之后不争”,这样无论谁登基后,都会兄友弟恭,尚能维持着体面,可一旦齐王和蜀王本来快熄灭的野心又重新燃起,争斗激烈化,不管以后谁登基,都会举起屠刀,这是青史证明的事。

&esp;&esp;“是呀,溺子如杀子。”何钰端也表明了态度。

&esp;&esp;皇帝释放政治信号,挑起王爷的内斗,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却很难接受,毕竟皇帝走路都摇晃了,还想死抓着权?

&esp;&esp;为了这点私心,可是会坏了大局。

&esp;&esp;钱圩虽蒙皇帝召见,也是对皇帝没有二心,也不由蹙眉:“说的是,不过,太孙是不是也有些针锋相对了?为人孙,为人臣,还是要谦恭为上。”

&esp;&esp;大家都是明眼人,皇帝说七步,太孙行三步,固是大才,可这锋芒是看在眼中。

&esp;&esp;“太孙并无过错,这种局面,要是一退,怕就立刻难以收拾。”

&esp;&esp;赵旭是首辅,深受皇帝信任,冷眼旁观内阁议论,也是深深受到了触动,其实太孙与内阁大臣的关系并不是亲密,诸臣也没有多少私交和利益,可现在几乎一面倒,就是大局。

&esp;&esp;内阁其实到处是眼线,去私府商量更是扯谈,现在大殿出去,周围无人的环境非常难得,就说着:“内阁本是协理阴阳调和大局,大局不能坏,这是最要紧的一条,诸位要费心维持,务必不能让天家起间隙。”

&esp;&esp;“首辅说旳是!”诸人点首,眼见着抵达宫门,前面出现侍卫,以及太孙的乘舆,都是闭口不语,只是躬身示意,而苏子籍身姿如松挺拔,也是颌首还礼,并不多话,这节骨眼,还是别刺激皇帝了。

&esp;&esp;见着大臣远去,苏子籍更是若有所思,眸子深深,喃喃。

&esp;&esp;“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sp;&esp;欧阳修其实不懂多少政治,把它归于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可苏子籍想起刚才场景,却豁然明悟。

&esp;&esp;“以前,我误认为皇帝就是大局,这许多时,的确可以混淆,但终是不同,在刚才其实已表现的淋漓尽致。”

&esp;&esp;“皇帝壮年,大局就是皇帝,同呼吸共命运。”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