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姜韶华笑道:“这件事,还是得仔细谋划。陈长史得了闲空,不妨和董尚书商议一二,定下章程,先昭告各州郡。科考在明年二月,让有志于参加女科的人才都能赶来京城考试。”
&esp;&esp;……
&esp;&esp;大梁朝有四十州三百郡一千余县,路程远近不同。女科的消息传遍大梁,再赶来京城,少则一两个月,路远的可不就要半年?这还得是路上太平,最好有父兄或家人护送。毕竟,女子出远门确实不方便。
&esp;&esp;如此一来,这女科选拔的门槛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esp;&esp;陈长史去寻董尚书商议此事,董尚书头脑转得飞快,立刻就问道:“科举取仕,素有惯例。一届会试,要取三百进士。女科是第一届,不知皇上打算取多少女进士?”
&esp;&esp;董尚书是第一个支持女帝登基的朝堂重臣,有这份从龙之功,被天子提携重用,做了礼部尚书不说。如今连站位,都压了张尚书一头。撇开陈长史,董尚书就是文臣第一人。
&esp;&esp;董尚书自诩为天子忠臣,天子要开女科,他这个礼部尚书自然鼎力支持。
&esp;&esp;君臣一心,这事就好办。
&esp;&esp;陈长史欣然笑道:“皇上的意思是,第一届女科能筹办起来就好,不拘于规模大小人数多少。”
&esp;&esp;“到最后取多少人,也不设定数。只要才学出众,细心能干的,都可以取中。先到天子身边听用差遣,以后是留在宫中还是去各衙门当差,都以后再议。”
&esp;&esp;董尚书眉头微微一松,低声笑道:“皇上行事不急不躁,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这样也便于礼部运作。”
&esp;&esp;“这事就交给我。我先在礼部宣布此事,让礼部众官员商量出女科选拔的细则,趁机将这一消息散出去,让朝堂众臣先听到风声,适应消化。等过半个月,再上奏折。”
&esp;&esp;陈长史笑道:“那就有劳董尚书了。”
&esp;&esp;董尚书在别人面前春风得意,寸步不让,到了陈长史面前,客气得很:“食君之禄,理当为君分忧。何来辛苦二字。”
&esp;&esp;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esp;&esp;陈长史和董尚书相视一笑。
&esp;&esp;第692章 女科(二)
&esp;&esp;朝廷要开女科?
&esp;&esp;礼部衙门的会还没开完,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便已传了开来。在京城最顶尖的官宦圈子里迅速传开,引起的震动,丝毫不亚于几个月前的宫变。
&esp;&esp;“荒唐!女子当贤良贞静,哪有抛头露面做女官的道理。”
&esp;&esp;“嘘!说话可小点声!你这一张口,可将宫里的皇上陈舍人还有孙女太医一并都得罪了。”
&esp;&esp;可不是?大梁现在有了女帝,每日何止抛头露面,还坐在龙椅上接受官员们跪拜,执掌朝堂政务哪!
&esp;&esp;陈舍人是天子舍人,出入六部传天子口谕是常事。孙泽兰也是有品级的太医,开创了女子做太医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