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2)

&esp;&esp;他抬起头来,整了整袖子,回转身道:“今天我带你们来这里,是因为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或是出了什么变故,就由你们代为与玄廷联络。”

&esp;&esp;薛治皱眉道:“使君,你身为监御使,有监察一洲之权,谁敢对你动手?”

&esp;&esp;蒙严摇头道:“我们下来要对道派动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要做好最坏打算。”

&esp;&esp;薛治面色肃然道:“果真要对道派动手了么?”

&esp;&esp;蒙严抚须道:“不得不动,浊潮渐弱,青阳上洲绝不可能再孤守一地,一定要打出去,而北方的神怪异神也一样在那里蠢蠢欲动,这个时候,道派的事必须要设法解决。”

&esp;&esp;薛治皱眉道:“道派之事,最重要的就是竺玄首,他若阻拦,我们什么事都做不了。”

&esp;&esp;蒙严道:“这件事我可与你们透一个口风,我已与竺玄首沟通过了,他说届时会给我一个交代的。”

&esp;&esp;郑纠心头一震,他不解道:“使君既然已与竺玄首说定,那为什么还要向玄廷送出那拓玉和奏书呢?”

&esp;&esp;蒙严淡声道:“只是以备万一罢了,若是此事不成,总要让玄廷看一下,我们各种办法都是想过了。”

&esp;&esp;薛治对郑纠道:“此是使君保身之道,你须学着些。”

&esp;&esp;蒙严叹道:“我负责监察一洲,权责甚大,背后不知多少人盯着,有些事明明知道于大局无用,可也是不得不为。”他顿了一下,道:“走吧。”

&esp;&esp;郑纠一怔,道:“使君,不等结果了么?”

&esp;&esp;蒙严摇头道:“我自上任以来,每月都会来次呈书,可是玄廷却极少有所回应,这一次我猜也不会例外,我等不必在此空耗了。”

&esp;&esp;可就在三人往走的时候,还没有出去几步,背后那面大玉璧忽然光芒大放,一下将这处照亮,三人惊震回头,而后便见一道恢宏光芒自里射出,直接冲破这片界域,并往远空奔去!

&esp;&esp;……

&esp;&esp;……

&esp;&esp;第三十四章 玄廷传诏

&esp;&esp;青阳玄府,鹤殿。

&esp;&esp;这是玄府主殿的最高处,望去如高耸之鹤首,周围一无遮掩,只有青空一片。

&esp;&esp;玄首竺易生站在此间,道袍随风飘拂,他遥望着上空,看着那遮盖在天幕之上的大青榕,言道:“你倒是省力了,留我在此独守五十余载,不过……也快了。”

&esp;&esp;伫立许久,他方才从上走了下来,行至一面光华湛湛的玉镜之前,拿过拂尘只是一扫,等有片刻之后,那玉镜表面便荡漾了起来,过去几个呼吸,镜面之上凭空洞开了一扇门户。

&esp;&esp;虚虚雾气之中,似有人影晃动,片刻之后,自里走了出来一名秀逸洒脱的年轻道人,他见到竺易生,恭敬一揖,口中道:“弟子拜见老师。”

&esp;&esp;竺易生看他几眼,微微点头,道:“随我来。”

&esp;&esp;年轻道人随他到了一间静室内,这里摆有两只蒲团,竺易生先是坐定,示意一下,年轻道人便在他对面的蒲团之上老实跪坐下来。

&esp;&esp;竺易生道:“近来修行可有不明之处?”

&esp;&esp;年轻道人道:“姚师待我甚好,有问必答,倒也没什么碍难。”

&esp;&esp;竺易生道:“你悟性非凡,功行上的事只是小事,我也不来操心,只我辈真修,除却资质禀赋,道心最是重要,你要守住了。”

&esp;&esp;年轻道人在座上一揖,肃容道:“弟子谨记。”

&esp;&esp;竺易生道:“我已是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下个月你与检正司的人一道,携带我的手令,让诸道派配合你的查验,这其中分寸拿捏你自己掌握。只要你完成了这件事,便能赢得足够声望,那样我才好在临走之前,把‘青阳轮’和整个青阳玄府交托给你。”

&esp;&esp;年轻道人怔了一下,虽然这些年一直在灵妙玄境之中修行,可对外界的事也不是一无所知,一听此言,立刻反应了过来,不由看向竺易生,试探问道:“老师此前不让检正司去查验那些道派,莫非就给为了弟子铺路?”

&esp;&esp;竺易生淡声道:“不错,他们就是我留给你上位用的。”

&esp;&esp;年轻道人沉默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道:“师父,那些玄修也一样是我们的同道,师父为何要这般做?”

&esp;&esp;竺易生向他看来,目中似有冷电闪过,道:“你是对我的安排不满?”

&esp;&esp;年轻道人不由一低头,惶恐道:“弟子不敢,只是弟子心中有疑。”

&esp;&esp;竺易生道:“我之所以如此做,那是因为彼辈不可信任,个中原因,以后你自会知晓,你只要照着我说的话去做便可。”

&esp;&esp;年轻道人只能道了声是。

&esp;&esp;竺易生还待说什么,只是他忽然有所感应,目光透过殿宇往上空看去,少顷,便见一道流光自东而来,越过玄府,往西北而去,他目光一凝,站了起来,“玄廷传诏?”

&esp;&esp;观州某处残破了半边的道观之内,惠元武与齐羽两人脸上都是一片欣喜。

&esp;&esp;惠元武看着手中书信,笑道:“老齐,真没想到,我们就是试着写了一封书信,万明道友居然就真的就回书了。”

&esp;&esp;齐羽感慨道:“是啊,我也不曾想到。”

&esp;&esp;他们所说的这位万明道人并不是简单人物,在诸道派中也是声名赫赫,早年玄法兴盛之时崛起那一批人中,就有此人一席之地,只是其人并没有如许多同时期的人物一般选择建立道派,而是选择了闭关潜修,直到最近再有重新出现,并且公开表明不满如今道派林立的格局。

&esp;&esp;他们二人听闻之后,便试着去书,并阐明自身理念,没想到没过几天就得到了回应,并且这位言明,他愿意将自己所学分享给那些与他志同道合之人的。

&esp;&esp;齐羽道:“如果有这位帮忙,那我们也不必再去劳烦张道友了。”

&esp;&esp;惠元武一想,不确定道:“是吧。”

&esp;&esp;齐羽摇头道:“张道友若是愿意加入我们,想来下不难到万明道友的指点传授吧?可惜他还太过惜身,却错过了这个机会。”

&esp;&esp;惠元武想说什么,却又感觉无从说起,这个时候,他忽见天中一道光芒划天而过,不由吃惊一指,道:“老齐,那是什么?”

&esp;&esp;那道光芒能光明正大的在青阳上洲的上方飞空而过,那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事。

&esp;&esp;齐羽有些迟疑道:“那似乎是……”他心中有一个猜测,但又感觉有些荒谬。

&esp;&esp;惠元武琢磨道:“看那个方向,似是往西北方向,平州、营州还是高州?话说,张道友此刻便是在高州吧?”

&esp;&esp;齐羽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有些心烦意乱,道:“许是洲中有了什么变故,先不管这些,我们明日就出发,早日见到万明道友为上。”

&esp;&esp;当州守关郡,梁中道派驻地。

&esp;&esp;派主胥鉴正召聚派中两位与同辈玄修一同议事。

&esp;&esp;这两人一姓向,一人姓李,当初在建立梁中派时,两人也是出了大力的,梁中派能在青阳上洲中有一席之地,他们二人也是功不可没。

&esp;&esp;胥鉴拿起一封书信,在手中晃了晃,道:“检正司昨日又发来了一封问书,加上前面所发来的,这已是近来发过来的第四封问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