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周毅说,“这应该叫做合作共赢,为长远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esp;&esp;“都一样都一样。”
&esp;&esp;雷栗摆了摆手,笑嘻嘻道,“这回我们给村里赚了这么多银子,看来今年过年,收到年礼最多的又是我们家了。”
&esp;&esp;“应该是。”
&esp;&esp;周毅点点头,“去年村里只买了大长鞭炮,今年是不是能买烟花放了?去年回村前,我看见县城里有卖烟花的。”
&esp;&esp;“烟花多贵啊。”
&esp;&esp;雷栗说,“要是我们在县城里,就能蹭蹭县城的烟花看了,听说除夕夜的晚上子时,县城里和河上都会放好多烟花,可漂亮了。”
&esp;&esp;“那今年我们在县城里过年?”
&esp;&esp;“我还是想收大家的年礼。”
&esp;&esp;“除夕夜在县城过,新年第一天再回村里,这样又能看烟花又能收到年礼了。”
&esp;&esp;“这个好!”
&esp;&esp;雷栗眼前一亮,捧着周毅的脸亲了好几口,又笑着道,“今年我们把爹娘接来县城里住,年后再回村里,村里的床虽然换了,也没有县城的这张宽敞睡着舒服。”
&esp;&esp;说着,他又压低声,笑得轻佻,“到时候烟花放得那么响,咱俩闹大声点也不会有人听到了!”
&esp;&esp;“……你怎么还想这种。”
&esp;&esp;周毅耳根热了热。
&esp;&esp;但想到平时他都捂着雷栗的嘴,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esp;&esp;不过谁叫雷栗总是没遮没拦的,还嚷那么大声,他不捂住,左邻右舍就全听见了,兴许一条街都能听到……
&esp;&esp;金秋气爽。
&esp;&esp;三里河村的秋稻谷也要种了。
&esp;&esp;按着夏收时的人手分配,三里河村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几乎全村人都发动了起来。
&esp;&esp;上到还能动弹的老人,下到已经懂事的小孩,每个人每天一睁眼就是干,忙完村里的公事,还得忙家里的活计。
&esp;&esp;不是采辣椒,就是插秧。
&esp;&esp;不是洗衣服,就是做饭。
&esp;&esp;家里养有鸡鹅猪的,得去山上割草剁碎,家里的地要翻,田里的杂草要拔,还要照顾孩子,给忙碌的大人送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
&esp;&esp;但三里河村的人都无比有盼头。
&esp;&esp;即使身体上累,心里也是满足的快活的,因为每多干一件事就代表多一份收获,每多一分收获就是每多一分银子。
&esp;&esp;银子。
&esp;&esp;就是希望。
&esp;&esp;有银子。
&esp;&esp;才有未来。
&esp;&esp;雷栗和周毅看到三里河村都走上了正规,爹娘也没有多度劳累,每天过得充实又快乐,就没有多留,回了县城“一家川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