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每月有月考,学期末设有考试,两次考试不及格者,留级一年,最多每年级留一次,六年级考试及格即可毕业……”
&esp;&esp;阿肆学堂长不紧不慢地给徐兴哲介绍村学内的基本构成和规章制度,还有教学内容和基础设施等等。
&esp;&esp;“教学科目设有语文、算数、音乐、美术、体育、劳作、刺绣、基本常识……”
&esp;&esp;“这是村学的体育场,用来上体育课的。这跑道是为跑步而设,有几条并行跑道。这是单杠和双杠可做引体向上,这是沙地可以跳远,这是用来抛绣球的,绣球通过板上小洞即可得分……”
&esp;&esp;“村学有三位夫子,分别教授不同的内容,有些科目我们会聘请村里人做夫子,比如插秧课就是雷老板的阿爹,辨别野生菌是村里的苗夫郎……”
&esp;&esp;阿肆姑娘做大体解释,琴娘和曹夫子做补充,有些地方雷栗和周毅也会解释一二,比如某些科目的意义和目的。
&esp;&esp;徐兴哲是正统读书人。
&esp;&esp;从小就是在私塾中接受的正统教育,所以有些东西,比如算数课、插秧课、基本常识课,在他看来多少有点无用或者不正经。
&esp;&esp;哪有插秧还专门开一门课的?教怎么采菌子做什么?这不是带学生进山里玩么?而且菌子不是那几样么还需要认?
&esp;&esp;但经过雷栗和周毅的解释,徐兴哲恍然大悟并给予了高度肯定。
&esp;&esp;“我们要开的这村学,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而教授他们的孩子如何去科举考试,那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esp;&esp;周毅说,“教孩子如何插秧种田,其日后就能靠种田养活自己。教他们刺绣缝补,就可以靠卖手帕、帮人缝补衣服赚钱。”
&esp;&esp;“而自家衣服破了也能缝补,多少能省下几文。”
&esp;&esp;“对。”
&esp;&esp;雷栗点头道,“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上有很多东西看似是无用的,实则有些能吃有些能入药,野菜野果可以果腹,药草治病救人。”
&esp;&esp;“譬如我村里有几个东原来的难民,他们一路颠沛流离,却因为不太认得我们西岭的野菜,路上饥一顿饱一顿的,命大才来到了我们村里。”
&esp;&esp;雷栗笑了笑,道,“我相公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教他们怎么生活、有一技之长,比直接给他们银财米粮还好。”
&esp;&esp;“银子可以救急,但不能救穷。”
&esp;&esp;“说得好!”
&esp;&esp;徐兴哲大为高兴,拍手道,“是我眼高手低了,只看得道远方看不到跟前。”
&esp;&esp;第210章 209没做坏事
&esp;&esp;除了这些科目和学堂的设施之外,最得徐兴哲心意的,就是周毅编的那套儿童启蒙绘本。
&esp;&esp;这套绘本简单易懂,学龄前即1-6岁的小孩子都可以看,甚至可以作为幼儿教育,而不单单是读书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