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2/2)

呵,全都知道?

要真全都知道那倒好了!

明熙帝扫了下头一眼,你们听见了吗!

连三岁宝宝都知道,朕永远不会错!

珠珠还在超努力超努力的想,不知道从哪个记忆角落扒拉出来一句:“太宗迁都,系大破力什么……极具甜蘸性,战了性,什么什么的…… ”

明熙帝眼神一凝。

太宗什么的,这是庙号!

好在团子声音奶呼呼的,又是边想边说,更加含糊,不熟悉的人也听不懂,远一点的人也听不到。

明熙帝怕人注意到,迅速找了一个显眼包:“珠珠儿,你天天说你四哥哥有大聪明,不如叫你四哥哥出来说几句?”

团子心思被带走,点头儿:“四锅锅,好看!冲明!四哥哥说!”

四皇子应声站起身。

此事,已经议了不知道多少次,车轱辘话来回的说,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尤其在这种场合上,大家都以为四皇子会随便说几句场面话就算了,赶紧圆过去好吃饭。

没想到,四皇子张口就道:“近日这几桩事,儿臣确实不吐不快。三大殿之事,幕后之人固然丧心病狂,但,他最大的问题是短视!正因为短视,所以他才会处心积虑设下此局……因为他自以为,抓到了父皇最大的‘错处’,正是迁都!他认为,迁都之事可以大做文章!可悲哀的是,这朝上与他一样短视之人,何其多!”

众人微惊。

四皇子并不是爱出风头的人,他们没想到,他今儿居然这么敢说。

短暂的寂静中,三皇子却有些走神,心头惊讶……太宗迁都?

小小孩儿,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的?如果后头没说迁都,他还有可能觉得是别的太宗,可“太宗迁都”?

怨祖宗太能干

四皇子续道:“敢问诸位,若三大殿真的出事,诸位会不会以为是迁都之过?可是诸位,迁都,真的是错吗?迁都确实耗费巨大,可国若不存,还谈什么国库财政?

漠北本就有诸多暴元政权的残余势力,以及诸多的马上民族,谁不垂涎我大盛河山?他们对我等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这本就是我大盛的心腹大患!

父皇未及弱冠时便镇守北方,亲历数次大战,对此极为了解!父皇深知,如不全力守卫边疆,弱宋时半壁江山沦入外族之手的情形,极有可能重演!太祖皇帝定鼎中原之后还曾十余次北征,你们凭什么认为如今我们可以安枕无忧?

而,迁都之后,天子守国门,赋税粮草兵马人才尽集于此,一声令下,万军齐发,正所谓兵贵神速,如此,才能将外敌挡于国门之外,避免践踏我大盛国土,欺辱我大盛百姓。

不然呢?

如若不迁都,父皇仍旧是九五至尊,且父皇除了是帝王还是神将,我说一句不当说的话,哪怕北地失陷了,以父皇的本事,仍旧能保住南京,保住偏安一隅之势!

父皇无甚损失,诸位无甚损失,照样锦衣玉食……可北地便活该尸横遍野?北地百姓便活该沦为两脚羊?你我都知,我绝非危言耸听,我等只稍一松懈,此事便在眼前!!

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收复失地,推翻暴元,铁骨铮铮!尔等如此,死后可敢见太祖皇帝英灵?莫非北地被外族人占得久了,诸位便不再当它是大盛国土?可有可无?大盛从不缺大好男儿,靖康之耻断了的脊梁,怎能断到如今?”

四皇子向来寡言,难得一次说这么多话,句句铿锵,句句犀利,最后一句更是剥皮见骨。

诸臣愕然。

不少人心有触动,但也有人,暗暗多看了他一眼,觉得这位四皇子,这是有想法了啊,句句往皇爷心坎上说啊!

四皇子并不在意他们的神情,又道:“且迁都,也不止是为了戎边。江南自来富足,北方则逊之,不只是生活天差地别,文化上亦是天差地别。故太祖皇帝一直是多收南方税粮来养北方,科举上又设南北分榜,平衡两方举子。但此法只能用于一时,不可长久。

但,迁都北京之后,君王在此,朝廷在此,天下民力物力财力亦将渐渐移于此,江南富户也会渐渐向这方迁徙。之后,再利用漕运之利,平衡南北差别,漕运由南至北所经之处,亦将渐渐富足繁荣……此,方是长久之道。

所以,父皇要的是国富兵强、海晏河清、无分南北,敢问诸位要的是什么?我知朝中官员多江浙,尔等反对迁都,几分为公?又有几分是出于私心?”

娘哎!

朝臣们再次哑然。

这一位,真敢说啊!真敢问啊!!

出身江浙的官员,你要说他们不想维持这种南方官员独大的局面,那绝对是谎话,可直接说他们有私心……连皇爷也不会开这个口。

因为涉及到的官员,实在太多了。

四皇子却敢。

可今儿是万寿圣节啊!是你父皇的生辰啊!这会儿你敢说我们不敢反驳啊!

可这个场合你正儿八经的说这些合适吗?想出风头也不是时候啊!

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去看上头的皇爷。

明熙帝嘴角带笑。

他确实想让儿子说点啥,省得大家会注意到珠珠说的话,但他也没想到,当四皇子真的敞开说,会叫他听得心潮澎湃。

他了解这个儿子,看得出他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就在这一刻,明熙帝忽然明白了,前世他为何要选择四儿子了。

因为执政理念相同。

四皇子其实从不掐尖出风头,与大儿子的关系也好,大皇子在的时候,他向来都甘为辅佐。